金灿荣教授那句话,真是点醒了不少人:“俄罗斯的很多动作,明眼人一看就是冲着我们来的。”他还说,俄罗斯一直觉得,是他在帮我们顶着美国的压力。 就说能源合作吧,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能源进口来源国之一,2024年俄对华原油出口达 1.0847亿吨,占中国原油进口的19.6%,天然气管道输气量310亿立方米,预计2025年将达380亿立方米设计目标。 这些能源合作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很重要,但也让中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俄罗斯的能源供应。 看看贸易方面,2024年中俄贸易额达2448亿美元,中国连续15年保持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表面上看,贸易额增长是好事,但仔细想想,俄罗斯对华能源出口占比高达76.2%,而中国对俄机电产品出口占比55.9%,这说明俄罗斯在贸易结构上比较依赖能源出口,而中国在高科技产品出口上有优势。 这种贸易结构的差异,可能会让俄罗斯觉得中国在经济上对它有一定的“压制”。 在国际事务中,俄罗斯确实经常和中国站在一起。比如在联合国安理会,中俄多次共同投票,反对美国的一些决议。就像2024年关于加沙的决议,中俄和阿尔及利亚一起投了反对票,最终推动了停火决议的通过。 俄罗斯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国际地位,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想通过支持中国来换取中国在其他方面的支持。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俄罗斯的这些动作也可能是在利用中国,来减轻自己面临的国际压力。 还有“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虽然双方签署了联合声明和经贸合作协定,在贸易、投资、互联互通等方面有合作,但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竞争。比如在中亚地区,俄罗斯一直把中亚视为自己的传统势力范围,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这就可能引起俄罗斯的不满。 俄罗斯可能会觉得中国在“抢”它的势力范围,所以会采取一些动作来“回应”。 军事方面,中俄每年都会举行联合军演,比如“海上联合-2025”演习,涉及援潜救生、联合反潜等课目,这些军演表面上是为了提升双方的协同作战能力,但也可能是在向美国等西方国家展示中俄的团结。 俄罗斯可能觉得,通过和中国的军事合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美国的军事压力。 但中国在军事技术上有自己的发展,比如新型综合救援船西湖船的加入,显示了中国海军的实力。 俄罗斯在军事合作中可能也有自己的考量,比如想获取中国的某些技术。 在科技领域,中俄在科技创新年有很多合作项目,包括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双方还建立了联合科研中心和实验室,推动科研成果的应用。 但科技合作也可能存在竞争,比如在某些关键技术领域,双方都想掌握主动权。 俄罗斯在航天、核能等领域有优势,而中国在5G、人工智能等方面发展迅速。 这种科技上的互补与竞争,可能会影响两国的关系。 北极开发也是一个例子,中俄在北极航道的合作,计划全年通航,建造核动力破冰船,组织集装箱运输。 北极航道的开通,对中国来说可以缩短到欧洲的运输时间和成本,但俄罗斯在北极有自己的战略利益。比如,俄罗斯想通过控制北极航道,增强自己在全球航运中的地位,同时也可能限制其他国家的参与。 中国在北极的合作项目,如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虽然带来了能源供应,但也可能面临俄罗斯的资源控制风险。 还有能源定价,中俄的原油和天然气贸易大多是长期合同,价格可能低于国际市场,但具体的定价机制并不透明。俄罗斯作为能源出口大国,在定价上有一定的话语权,而中国作为进口方,可能在谈判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 这种能源依赖可能会让俄罗斯觉得自己在帮中国顶着美国的能源压力,但实际上也可能成为俄罗斯制约中国的一种手段。 总的来看,俄罗斯的很多动作确实有其自身的战略考量,既有合作的一面,也有竞争的一面。俄罗斯一直觉得是在帮中国顶着美国的压力,这种自我认知可能源于其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和对中俄关系的定位。 但中国在与俄罗斯的合作中,也有自己的利益和策略,双方的关系是复杂的,既有共同利益,也存在潜在的矛盾。未来,中俄关系的发展将取决于双方如何平衡各自的利益,以及如何应对国际形势的变化。
金灿荣教授那句话,真是点醒了不少人:“俄罗斯的很多动作,明眼人一看就是冲着我们来
漫聊小知识
2025-08-13 14:37:0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