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靠山”终于浮出水面!我国被骗了几十年?曾一度与我们称兄道弟,这就是印度如此嚣张的底气吗? 今年6月份,以色列突然空袭了伊朗的核设施,造成了不小的伤亡和破坏。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国际上一片谴责。咱们所在的上海合作组织(SCO),作为一个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的重要平台,很快就发表了集体声明,谴责以色列的袭击行为。这本是应有之义,大家在组织里,同气连枝嘛。 可前脚上合的集体声明刚发出来,印度外交部后脚就单独发了个声明,说自己“没有参与相关讨论”,把自己撇得干干净净。 这叫什么事?上合组织开会,你印度是成员国,不是旁听生。唯一的解释就是,印度压根就不想跟这个集体声明沾边。就在上个月,印度刚和伊朗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转眼间“战略伙伴”家里被炸了,它第一个缩回头,装起了路人。这简直是在公开拆组织的台,把所谓的“成员国共识”当成了废纸。 印度为啥宁可得罪一票邻居,也要在这个问题上和大家唱反调? 原因很简单,它怕得罪声明里谴责的那个主角——以色列。 这个我们曾经以为八竿子打不着的国家,如今已经成了印度在背后最重要的“军火库”和“技术指导”。很多人以为印度的底气来自美国画的大饼,或是从俄罗斯买的那些老旧装备。但实际上,以色列才是那个一直在悄悄给印度“输血”,让它越来越嚣张的关键角色。 这些年,印度从以色列手里买的好东西可真不少。从“费尔康”预警机,到“苍鹭”无人侦察机,再到“斯派克”反坦克导弹和“巴拉克-8”防空系统,几乎涵盖了海陆空三军。这些武器装备,很多都是以色列压箱底的宝贝,技术水平相当高。 尤其是无人机和导弹技术,以色列的技术可以说是世界顶尖的。印度军队装备了这些,确实让它在南亚次大陆有了跟巴基斯坦叫板的资本,也助长了它在咱们边境地区挑衅的胆量。 更要命的是,这种合作已经不只是单纯的买卖关系了。两国的情报共享、技术合作、联合演习越来越多。以色列甚至在帮印度建立自己的国防工业体系。这种深度捆绑,让印度在很多国际问题上,不得不看以色列和它背后老大哥美国的脸色。 这次在上合组织里公然“跳反”,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以色列曾是我们非常友好的伙伴,甚至可以说是“铁哥们儿”。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候,我们在国际上还很孤立,以色列是中东地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在我们重返联合国的艰难岁月里,以色列一直坚定地投下赞成票。那时候,两国之间虽然没有正式建交,但民间的技术交流、农业合作非常密切。以色列的滴灌技术,最早就是那个时候引进来的,帮我们解决了不少农业难题。 当时,我们和以色列的关系,有点像“君子之交淡如水”,没有太多利益纠葛,反而多了几分真诚。以色列欣赏我们的古老文明和独立自主,我们也钦佩他们在强敌环伺的沙漠中建立起一个现代化国家的坚韧。那段时光,可以说是中以关系的“蜜月期”。 可后来,一切都变了。 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尤其是美国在中东地区影响力的加深,以色列的生存策略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为了在中东那片复杂的土地上站稳脚跟,它必须紧紧抱住美国这条大腿。而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之一,就是遏制我们。于是,以色列的选择也就可想而知了。 它开始疏远我们,转而和印度打得火热。为什么是印度?因为在当时的美国看来,印度是制衡我们在亚洲影响力的最佳棋子。扶持印度,既可以给咱们制造麻烦,又可以向印度倾销军火,一举两得。以色列作为美国在中东最铁的盟友,自然要紧跟老大的步伐。 于是,曾经支持我们的朋友,如今成了武装我们对手的“靠山”。 这背后,没有谁对谁错的道德审判,只有赤裸裸的国家利益和地缘政治的残酷现实。以色列需要生存,印度需要“外援”来支撑它的野心,美国需要一个代理人。三方一拍即合,就把我们当成了共同的“目标”。 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和印度的边境争端,很多事情就说得通了。 中印边境的矛盾,根源在英国殖民时期留下的那条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咱们历届政府从来没承认过。新中国成立初期,尼赫鲁领导下的印度,打着“不结盟”和“社会主义兄弟”的旗号,跟我们称兄道弟。但背地里,却不断蚕食我们的领土。那时候我们刚打完抗美援朝,国内百废待兴,本着和平共处的原则,一再忍让。 1962年,印度自认为有美苏两大国撑腰,悍然挑起边境战争。结果呢?咱们的解放军只用了一个月,就把他们的王牌部队打得落花流水。 这场战争,把尼赫鲁的“大国梦”打碎了,也把印度的“神气”打没了。 但有意思的是,印度政客从这场惨败中,反而找到了一个“财富密码”。他们发现,只要一挑起和中国的边境争端,高喊“国家主权”,就能瞬间转移国内矛盾,把所有民众都团结起来,一致对外。这招屡试不爽。 每当印度国内经济下滑、宗教冲突加剧、或者疫情蝗灾搞不定的时候,它总会把矛头指向我们。 这已经成了一种路径依赖,一种掩盖其治理无能的卑劣手段。
1964年5月,尼赫鲁病逝,根据中国外交部后来解密的档案显示,尼赫鲁的葬礼出了好
【7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