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刑期砸下来那天,黄奕在直播间只说三句话:家暴是我挨的,毒是他贩的,别冲孩子。可网友的回复让她彻底破防了 信源:鲁中晨报——被群嘲毒贩的女儿还想出道,47岁女星黄奕首谈前夫哽咽:离婚不是我... 在舆论场上,一位母亲保护女儿本是天经地义,何况这女儿才12岁。可演员黄奕,偏偏用最极端的方式,亲手点燃了自己好不容易积攒下的公众同情。 一切都要从8月8日那场失控的直播说起。当评论区飘过“毒贩的女儿”这类字眼时,黄奕的护女之心被彻底引爆。 她怒斥这是“有组织的网络暴力”,是连“成人也受不了”的伤害,并极力切割前夫黄毅清的罪行与母女二人的关系:“离婚我没有错,我女儿更没有错。” 其实,这场直播的失控并非偶然,风暴的种子,早已在不经意间埋下。起初,黄奕分享了一段母女对话,12岁的女儿黄芊玲说不想去英国留学,想去韩国当练习生。 女儿一句“凭什么你能出道,我就不能”,还只是引发了些关于“星二代”教育的讨论。 谁知几天后,黄奕就高调晒出带女儿远赴韩国顶级舞室学习的视频,又是看演唱会,又是请专人指导。这一连串操作,让不少人嗅出了“试水”的味道,怀疑她正为女儿出道铺路。 而真正的引爆点,是黄芊玲那个无法绕开的家庭背景。她的父亲、黄奕的前夫黄毅清,2020年因贩卖毒品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 这个事实一出,事件的性质瞬间升级。公众的愤怒是具体而尖锐的:一边是无数缉毒警察为禁毒事业牺牲,连墓碑都不能立,家人不得不隐姓埋名躲避报复; 另一边,却是毒贩的女儿,想借着母亲的光环,风风光光地站上舞台,成为万众瞩目的偶像。这对那些牺牲的英雄和他们的家庭,无疑是一种情感上的巨大冲击。 公众情绪的反噬,也与黄奕的个人史脱不开干系。想当年,她凭《上错花轿嫁对郎》里灵动的“李玉湖”,手握一副好牌。 可后来,从闪婚闪离,到与黄毅清那场旷日持久、堪称“内娱撕B教科书”的离婚大战,她的人生急转直下。 正因为在那场闹剧中她被家暴的遭遇,才获得了舆论的普遍同情,近年来又靠着“坚强单身母亲”的形象,事业才艰难回暖。 但这层同情是脆弱的,它建立在“受害者”的身份之上。当黄奕在女儿这件事上显得“拎不清”,甚至以挑衅的姿态回怼公众时,那份同情便迅速消耗殆尽。 说到底,这场风波早已超越了黄奕母女本身,它触及了一个更深的社会困境:法理无碍,情理难容。 从法律上看,罪犯的子女当然享有平等的从业权利,无人可以剥夺。但在情感和道德层面,社会对毒品犯罪的“零容忍”,自然会延伸到对相关亲属进入公共领域的警惕与抵触。 这种矛盾,在其他“星二代”身上,也照出了不同的结局。 反观小沈阳的女儿沈佳润,早年同样因外貌被议论,可她凭借扎实的唱功和面对争议时谦逊低调的态度,最终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她的经历恰恰说明,父辈的光环不是原罪,但如何面对这份光环带来的审视,并用自己的实力和品行去赢得认可,才是“星二代”们真正的必修课。 我们看看那些普通家庭的孩子,因父母贩毒而面临诸多困境。 他们本应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却因家庭经济支柱的崩塌而被迫辍学。学费和生活费无从着落,社会救助虽有,但难以填补家庭的经济缺口。 生存权的威胁更是如影随形,父母被抓后,他们瞬间失去依靠,成为事实孤儿,面临饥饿、疾病等生存威胁。 发展权的阻碍更是显而易见,这些孩子因父母的“污点”在社会中遭遇歧视,升学、就业、交友处处受限,即使他们努力上进,也难以摆脱“毒贩子女”的标签。 与此同时,,黄奕的女儿,凭借母亲的知名度,却妄想轻易进入娱乐圈,成为众人追捧的偶像。 这种现象不禁让人深思:普通家庭的孩子因父母的错误选择而失去应有的权利,生活陷入困境;而那些“星二代”却凭借家庭背景轻易获得关注和资源。 这种对比,凸显了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平等,也让人不禁质疑,权利的天平是否已经倾斜 普通人的孩子为何要承受如此多的苦难,而那些“特殊”的孩子,又凭什么去当偶像?
15年刑期砸下来那天,黄奕在直播间只说三句话:家暴是我挨的,毒是他贩的,别冲孩子
小疯汇
2025-08-13 19:16:54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