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输掉俄乌战争,普京和俄罗斯的退路在哪里? 对普京来说,这根本就不是一场普通的战争,这是他押上自己政治生涯和俄罗斯未来的惊天豪赌。早在2022年开打时,他反复强调,这不是战争,是“特别军事行动”。这词儿选得极有深意,它把行动的性质从“侵略”拉到了“维和”,更重要的是,它把整件事和“俄罗斯的国家存亡”捆绑在了一起。 普京不止一次公开讲:如果俄罗斯输了,国家可能会解体。这话绝不是危言耸听。俄罗斯是个联邦制国家,里面有20多个共和国,像车臣这种,本身就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平时中央强,大家相安无事,一旦莫斯科显出败相,地方势力会怎么想?历史的教训太深刻了。1917年,沙俄在一战中惨败,直接导致了罗曼诺夫王朝的崩溃和内战。1991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的阴影还没散去,国家就分崩离析了。普京是克格勃出身,他太懂这段历史了,他绝对不想成为历史罪人。 所以,从一开始,他就亲手堵死了自己的所有退路。这场仗,他必须赢,哪怕是惨胜。 开战初期,俄军的钢铁洪流直扑基辅,全世界都以为乌克兰撑不过一个星期。结果呢?三年多过去了,别说基辅,现在连哈尔科夫都啃不下来。战线就在顿巴斯一带反复拉锯,成了一台不折不扣的“绞肉机”。 乌克兰能扛住,背后是整个西方的支持。这几年,欧美光是公开的军援就砸了上千亿美元。从“海马斯”火箭炮到F-16战斗机,乌军手里的家伙越来越硬。反观俄军,每天军费消耗高达3亿美元,打得是什么?是苏联时期留下的老旧库存。T-90主战坦克被农用无人机炸掉的视频,早就传遍了全球,那张“世界第二军事强国”的虎皮,可以说是被扒得差不多了。 到了今天,战场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诡异的僵持阶段。俄罗斯控制了乌东四州,在地图上看似占了便宜。但这些地盘,每天都在遭受乌军无人机和远程火力的袭扰,守住的成本高得惊人。黑海舰队更是憋屈,基本上被锁死在港口里,动弹不得。 这种情况下谈“停火”?在俄方看来,那简直是“死路一条”。外长拉夫罗夫说得很直白:西方的“停火”只是为了给乌克兰喘息之机,让他们补充兵员、熟悉新装备,然后好接着打。所以,俄罗斯要的不是暂时休战,而是一份能确保自身安全的、白纸黑字的法律协议。可问题是,谁来签?谁来保证? 对外打不赢,对内的压力就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战争打到现在,俄罗斯老百姓的日子好过吗?肯定不好过。卢布贬值了一半,物价涨了四成。最让人心碎的,是从前线不断运回国的棺材。去年莫斯科街头,就有士兵的母亲们举着儿子的照片抗议。 普京的执政基础,很大程度上源于他重塑了俄罗斯的大国荣耀。但如果这场仗最后打得不明不白,伤亡了十几万士兵,耗尽了国库,最后却没拿到什么实质性的好处,他该如何向那些支持他的民众交代? 更危险的信号,是2023年6月瓦格纳集团头子普里戈任的那场“一日兵变”。虽然很快平息,但它像一道闪电,划破了俄罗斯看似稳固的内部,暴露出私人武装力量失控的巨大风险。普京心里清楚,一旦战败,权威落地,那些手握兵权的地方实力派,比如车臣的卡德罗夫,还会不会像今天这样忠心耿耿?这都是未知数。 再看国际舞台,普京本想通过这场战争“杀鸡儆猴”,结果却成了反面教材。周边的小兄弟们心思都活络了。哈萨克斯坦扭头就和中国签了百亿大单,亚美尼亚直接退出了集安组织。原本的势力范围正在被一点点蚕食。 而西方呢?制裁的大棒一轮接一轮,几乎把俄罗斯的能源出口给掐断了。虽然俄罗斯靠着向中国和印度卖油气,经济在2023年缓过一口气,甚至GDP还超过了战前,但这终究是“输血”,而不是“造血”。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不可能永远只靠卖资源。 特朗普虽然嚷嚷着上台就解决冲突,但怎么解决?没人知道。更何况,就算战争结束,西方会马上解除制裁吗?几乎不可能。这种深度的不信任和敌意,可能会持续一两代人的时间。 无论从军事、政治、经济还是国际环境来看,普京和俄罗斯的“退路”空间都极其狭窄。他们就像一个在赌桌上输红了眼的赌徒,明知继续下注可能输得更惨,但因为已经押上了全部身家,所以根本无法收手。 那么,是不是就真的没有一丝光亮了? 也许,唯一的退路,恰恰不在“退”,而在“进”。但这个“进”,不是军事上的冒进,而是在内部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如果战败的结局无法避免,那么对俄罗斯而言,最关键的是如何管理好战败后的混乱局面,防止国家陷入分裂和内战。 这需要巨大的政治智慧和勇气。可能需要放弃一些不切实际的大国幻想,集中精力处理国内的经济民生问题,修复与邻国的关系,重新找到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定位。这过程无疑是痛苦且漫长的,相当于在一片废墟之上,重新寻找国家的生机。 对普京个人而言,他的命运已经和这场战争牢牢地绑在了一起。他所追求的那个强大的、让世界敬畏的俄罗斯,如今看来,正变得越来越遥远。历史将会如何书写他,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苏军为什么没有被德军耗尽人力?这么说吧,苏联其实是和德国一起死的,只不过苏联晚了
【9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