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上个世纪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而这篇文章告诉我,在 vibe coding 的时代,架构,组件,解耦,抽象,迭代,这些“软件工程”的教育和实践,还是有用。。。
建议所有打算来时运用 AI 编程的同学细读这篇文章,可以看作是 vibe coding 的背景说明和全图理解。
准备进入软件工业革命的前夜吧。。。
其实,本质上从我毕业之后 20 年,整个 IT 行业的底层逻辑,并没有改变过。但是看来今天要彻底改变了。
因为软件释放生产力的本质,是一个问题,全世界只需要解决一次。类似当年 Java 的愿景:
Write once, run anywhere.
而开源再次改变了一切:
Open-source once, improved by anybody.
而今天,我们走到了第三步。我们不再需要限定场景和答案,而是一个技能,全世界只需要训练一次:
Fine-tune once; the skill is available to all.
所以其实, vibe coding ,还不是终点。他是 fine tune 的成本和效率限制下的一个工程最优解。我相信第三步很快会普及。
时代大潮浩浩荡荡,对于 IT 行业搞技术的同学,其实真的没有那么难。。。他是合理的,递进的抽象问题,归纳技能,最终效率最大化的必然演进过程。
跟上吧同学们。
Mr。
在说什么虎狼之词?finetune一次,你了解背后本质原理吗?java的writeonce,你懂是什么意思吗?从本质上面来讲,根本实现不了。java的writeonce是指业务不变的情况下,写一遍,同一份代码能在多种环境经过虚拟机的转换能正常执行,隐含的业务需求不变前提。finetune为什么会有,能明白吗,本质是因为业务需求多样性变化性,才会有微调适配。当业务不变的情况下,还需要泛化和微调做什么,能有微调什么事?ppt的上的巨人,底子一点都不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