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殉葬的明朝妃嫔!】 1.明太祖:朱元璋 殉葬者38人。 除了正史明确记载的孙贵妃、李淑妃死在朱元璋之前,其余的妃嫔,如果活到了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基本上都被殉葬了。
2.明成祖:朱棣 根据《大明会典》中记载殉葬者有16人。但是,根据朝鲜的《李朝实录》中记载殉葬者有30多人。 比较著名的大概有这四位女性: 韩丽妃:朝鲜人,本贯清州韩氏,朝鲜王朝的昭惠王后,即仁粹大妃的姑母。 (韩丽妃临死前,对着自己的乳母说道:“娘,吾去!娘,吾去!”语未毕,即被宦官撤去椅子,韩丽妃和其他嫔妃一起被缢死。) (其乳母名唤金黑,韩丽妃死前哭泣请求明仁宗放她的乳母回到朝鲜,获得了明仁宗的准许。上面的记载,则是金黑晚年的回忆。) 崔惠妃:朝鲜人,中军副司正崔得霏的女儿。 陈丽妃:泾国公陈亨的孙女,其父宁阳侯陈懋是“靖难之役”的功臣,也是明朝唯一一个在天顺年间仍然保持爵位的将领。跟随明成祖朱棣出师北伐,在第三次北征时,陈懋大破鞑靼军,斩获过半。回到京城之后,明成祖朱棣赏赐陈懋龙衣玉带,册封其女为丽妃。 此时,正值永乐二十年,朱棣已经63岁,而陈丽妃不过十几岁。两年后,明成祖朱棣驾崩,陈丽妃也被殉葬,可能不超过二十岁。 吴惠妃:恭顺伯吴允诚的女儿。根据王世贞的《弇山堂别集》记载,她可能是明成祖朱棣第四子朱高爔的母亲。朱高爔生下来一个月就夭折了,无封号。
3.明仁宗:朱高炽 殉葬者5人。 郭贵妃:明朝开国功臣、营国公郭英的孙女。姑祖母为明太祖的郭宁妃,两位姑母分别为辽王朱植、郢王朱栋的王妃,伯父郭镇尚永嘉公主,母亲徐氏是徐皇后的堂姑。非常得宠,生有三子,滕王朱瞻垲、梁王朱瞻垍、卫王朱瞻埏。 (明朝沈德符编撰的《万历野获编》认为郭贵妃是功臣后代,又有子嗣不应该殉葬。同样是功臣后代、河间忠武王张玉的孙女、英国公张辅的女儿张敬妃,没有子嗣,却凭借是勋旧之女特恩免殉。因此,有人猜测是张皇后嫉妒明仁宗偏爱郭贵妃,趁此机会逼迫郭贵妃殉葬。) 谭顺妃:御史谭福的女儿。 王淑妃:明仁宗朱高炽还是太子时的侍妾。 王丽妃:明仁宗朱高炽还是太子时的侍妾。 (根据明朝笔记记载,王淑妃、王丽妃两位被殉葬的妃嫔为姊妹。) 黄充妃:锦衣卫指挥佥事黄彦斌的女儿,侄孙女黄氏为秀王朱见澍的王妃。
4.明宣宗:朱瞻基 殉葬者10人。 分别是何贵妃、赵贤妃、吴惠妃、焦淑妃、曹敬妃、徐顺妃、袁丽妃和诸淑妃、李充妃、何成妃。 吴惠妃:恭顺伯吴允诚的孙女,姑母为明成祖朱棣的吴惠妃。 (姑侄俩一样的封号,一样的下场!)
5.明代宗:朱祁钰 唐皇贵妃:锦衣卫百户唐兴的女儿。明朝第一位皇贵妃,也是第一个被殉葬的皇贵妃。 《明史纪事本末(代宗篇) 》 : “郕王薨,祭葬礼悉如亲王,谥曰戾,妃嫔唐氏等赐帛自尽,以徇(殉)葬。”显然,一个“等”字可以判断被殉葬的妃嫔在三个及三个以上。
6.殉葬,不仅仅出现在明朝皇宫。甚至,出现在了藩王府。 洪武二十八年,秦王朱樉薨,王妃王观音奴,即元朝河南王、王保保(扩廓帖木儿,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天下笫一奇男子”)的妹妹,也被殉葬。 永乐十二年,郢王朱栋薨,王妃郭氏,即营国公郭英的女儿,郭贵妃的姑母也被殉葬。 (姑侄俩一个下场!) 宣德元年,唐王朱琼烃薨,王妃高氏尚未迎娶,也被殉葬。 宣德五年,蜀王朱有堉薨,王妃李氏,侍妾黄氏,殉葬。 正统三年,卫王朱瞻埏薨,王妃杨氏,殉葬。 正统四年,越王朱瞻墉薨,王妃吴氏,殉葬。 正统四年,周王朱有炖薨。因为朱有炖生前曾经上奏折表示“身后务从俭约,以省民力”,明英宗朱祁镇下旨命令“妃、夫人以下不必从死,年少有父母者遣归”。谁料,圣旨未到,王妃巩氏、夫人施氏、欧氏、陈氏、张氏、韩氏、李氏全部被殉葬。 2006年,考古学家发掘了郢王朱栋的墓葬,在清理东、西耳室中发现了六个腐朽的棺材,可以证明,除了当时的王妃郭氏,还有六个疑似郢王侍妾的女子也被殉葬。 可见,诸王葬礼上以女子殉葬几乎成了惯例。这些被殉葬的女子,除了少数人王妃、有名分的女子得以被记载下来,其他的人只能当无名冤鬼。
天顺八年正月,明英宗朱祁镇驾崩,“遗诏罢宫妃殉葬”。 根据明代刘定之《否泰录》的记载:“高庙、文庙、仁庙、宣庙皆用人殉葬,至英宗临崩,召宪庙谓之曰:‘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子孙勿复为之。” 自此,明朝的妃嫔殉葬制度得以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