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离“灭亡”不远了,特朗普想要花两亿美元去修缮白宫!说白了,在中国的历史上,从古到今,有很多王朝会修缮自己的宫殿,从而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信源】美媒:白宫新宴会厅,建筑风格与国家认同的博弈2025-08-06 06:40·环球网 当一个国家的根基开始动摇,基础设施老化,社会福利网破洞,贸易逆差警报长鸣,它的掌舵者却同时开启了两项浩大的工程。 一项是耗资两亿美元,为权力中枢白宫进行豪华装修;另一项则是预算高达1750亿美元,试图在太空建立名为“金穹”的绝对防御系统。 一个关乎门面,一个关乎威慑。但这两项看似毫不相干的计划,背后是否藏着同一种冲动?当一个超级大国同时痴迷于宫殿的辉煌和长城的坚固时,历史似乎总会翻到相似的一页。 先看那座象征国家脸面的“宫殿”。特朗普政府计划投入两亿美元,翻新白宫内部一个九万平方英尺的宴会厅。在许多人看来,这不过是笔“表面功夫”的开销,为的是维护国家象征的威仪,顺便彰显领导者的气派。 可这片光鲜的背后,是美国社会无法回避的窘境:老化的公路桥梁亟待修缮,漏洞百出的福利体系等待填补,而巨大的贸易逆差和贸易战正实实在在地挤压着无数家庭的生计。 钱花在哪,心思就在哪。在民生项目嗷嗷待哺的背景下,巨款流向内部装潢,这种优先级的错位,本身就传递了足够清晰的信号。 如果说修缮白宫是为了对内彰显气派,那构建“金穹”系统,则更像是一种对外投射绝对霸权的执念。这份向国防承包商展示的计划,复杂到被形容为“前所未有”。 整个系统总造价预计为惊人的1750亿美元,国会已批准首批250亿拨款,总统预算申请中也预留了超过450亿。 它的野心极大,计划整合天基传感系统和包含拦截器、雷达甚至激光武器的陆基系统。为了推动这个庞大的军事工程,太空军将领迈克尔·格特莱因被火速任命,并被要求在120天内拿出完整方案,力争2028年前建成。 尽管技术上存在“杀伤链通信延迟”这类难题,但对技术霸权和绝对安全的狂热,已经让这台机器全速运转起来。 这种对内讲排场、对外搞扩张的组合拳,历史上并不新鲜。一千四百多年前的中国,隋朝的杨广皇帝也曾上演过几乎相同的戏码。他一登基,就征发百万民夫营建东都洛阳,宫殿极尽奢华。 紧接着,又动员数百万劳力,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并打造上万艘金银装饰的龙舟用于巡游。与此同时,他对开疆拓土的痴迷也登峰造极,三次亲征高丽,征兵百万,几乎耗尽了国库。 这些看似光耀千秋的“伟大工程”,却成了压在隋朝百姓身上的三座大山。沉重的徭役和兵役让田地荒芜,无数家庭支离破碎。那个号称能支撑五十年的富庶国库,在杨广的连番挥霍下,短短几年便见了底。 辉煌的代价是民众的血泪,而血泪的终点便是燎原的怒火。隋大业七年,山东的王薄揭竿而起,随后,河北的窦建德、江淮的杜伏威纷纷响应,反抗的烽火燃遍全国。 曾经不可一世的帝王杨广,最终只能仓皇南逃。谁知大业十四年,连他的禁卫军都发动了兵变,这位帝王在行宫中被缢杀。 盛极一时的隋朝,仅仅两代便轰然倒塌,其倾覆之快,令后世警醒。 杨广的悲剧再清楚不过地说明,当一个统治者沉迷于宏大叙事,将国家资源过度倾注于象征性的“宫殿”和威慑性的“长城”,却对民生疾苦置若罔闻时,帝国的根基早已被悄悄掏空。 跨越千年,历史的逻辑竟如此相似。古代百姓的“徭役”,演变成了今天不断高筑的国债与贸易战带来的经济重压,负担最终还是会转嫁到普通人身上。 白宫斥巨资翻新,太空“金穹”加速推进,而国内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却被选择性地延后,这种资源配置的内在逻辑,与当年的隋炀帝何其相似。 当一个国家的领导层开始偏离民生根本,转而痴迷那些能迅速彰显个人功绩与国家威严的宏伟项目时,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任裂痕便已开始扩大。 今天的美国,正站在一个历史的岔路口。 白宫的修缮与“金穹”的蓝图,究竟是一个超级大国自信与实力的体现,还是像隋末那样,在帝国的喧嚣中奏响的一段危险前奏?历史从不简单重复,但它总会以独特的方式,为后人işaret出那条曾导致倾覆的道路。这一次,美国将如何选择?
中俄5年没实现的事,特朗普两周办成!四国大局已定,拜登要气炸谁能想到,中俄联手
【10评论】【9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