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早就该这么做了!俄媒8月14日报道,普京已经不再信任,俄罗斯对外情报局局长谢尔盖·纳雷什,因为在这一场俄乌战争当中,俄罗斯对外情报局不断出错。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最近俄罗斯媒体传出风声,说普京已经对自己手下的外情局局长纳雷什金“失望至极”。
其实,这一结果在俄乌战争持续至今,已经不算什么意外。毕竟,情报局过去两年多的表现,确实让人一言难尽。
战争伊始,俄军原本以为能兵贵神速,打个闪电战,直接拿下基辅外围的安东诺夫机场。
当时外情局对乌军兵力部署的评估出了大问题,不仅没发现对方新布置的民兵营,甚至连机场周边的增援迹象都没掌握。
结果呢?俄军特种兵照着纸面计划冲了上去,现场兵力对比完全被低估,开局一场硬仗,直接把俄方的“速胜剧本”撕得粉碎。
这只是冰山一角,后续的大规模进军更是烂作一团。谁能想到,俄军装甲队伍开进基辅时,竟然出现了“坦克堵车堵成长龙”这种场景?
其实这背后暴露的不是战术疏忽,而是情报部门对基辅城市道路的采集、分析和更新都严重滞后。
十年时间竟然没一份靠谱的地形情报,导致几十公里的车辆被困在一条路上,补给线暴露在乌军炮火之下。效率低下、后勤混乱,俄军战斗力直接被“堵”掉一大截,也让世界看了笑话。
更严重的情报失误还体现在对乌克兰高层行踪的把控上。
俄方本以为凭借自身的情报网络,能掌握对方政府高官的动向,结果不仅没能定位到泽连斯基或乌军情报头子的具体藏身地,反而让乌方多次在战场上先发制人。
俄军试图定点打击,屡屡扑空,乌克兰反而频繁利用情报优势对俄方后勤、补给线发动袭击。一来一回,主动权渐渐失去。
情报领域另一个大问题,是对乌克兰渗透行动的防范几乎为零。乌克兰特工屡次进入俄罗斯腹地发起袭击,无论是铁路破坏还是油库爆炸,基本都没能被提前识破。
就连事后追查,也鲜有成果。这种“事先不知、事后无果”的被动局面,无疑让外界对俄情报部门的专业能力大打问号。
长期以来,俄情报系统内部普遍存在“报喜不报忧”“迎合上意”的风气。很多情报官员为了保住位置、讨好上级,宁愿把情况美化,甚至捏造数据,也不愿真实反映风险。
普京对这一套其实早有察觉。2022年那场著名会议上,纳雷什金面对质询时支支吾吾、神色慌张,场面一度十分尴尬。这种“领导满意型”工作方式,严重削弱了情报系统的科学决策能力。
再细数一些具体的情报失误,除了机场、城市堵车、反渗透这些大案之外,俄罗斯在前线作战区域的通讯拦截、情报共享与战场实时反馈也屡屡掉链子。
很多基层指挥官只能靠过时的地图和模糊的情报做决策,导致错判敌情、误伤友军的乌龙事件接连发生。
甚至有消息称,情报局有时候连简单的天气和交通状况都没搞清楚,直接影响了部队机动和补给。
反观乌克兰情报机构,不仅能渗透俄境,甚至敢在莫斯科制造袭击。俄罗斯情报部门却只能疲于应付,几乎无力反制。
俄方有时候把失败归咎于“西方情报支持乌克兰”,却忽视了自身机制僵化、信息流通不畅,才是最大短板。
这些层层积累的问题,终于让普京的耐心耗尽。毕竟,现代战争比拼的不仅是武器和兵力,更是信息、数据和预判。
情报不给力,哪怕有再多火炮也难以取胜。纳雷什金虽然还挂着头衔,但失去信任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你怎么看俄罗斯情报局这一系列操作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