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八路军120师声称他们歼敌700取得大捷。然而捷报上却未提缴获多少枪支。

熹然说历史 2025-08-15 23:17:04

抗战中,八路军120师声称他们歼敌700取得大捷。然而捷报上却未提缴获多少枪支。这引起了外界质疑。更让人疑惑的是,歼敌700,但是120师在捷报上却提到只找到百具日军尸体,这更加让外界觉得不正常了。真相到底如何? 1939年4月,冀中平原传来八路军120师大胜的消息,声称歼灭日军700余人。可捷报中缺少关键信息:缴获了多少武器?为什么只发现100具尸体?这些反常现象让外界议论纷纷,有人甚至质疑战果的真实性。 齐会战斗,是八路军120师挺进冀中平原后第一个大歼灭战。说起这场战斗,得先从1939年4月的情况说起。当时120师在冀中平原刚站稳脚跟,日军第27师团第3联队吉田大队突然从沧州出动,约800多人,还带着两门山炮和80辆卡车的物资,直奔120师驻地齐会而来。 贺龙这个湖南桑植的汉子,早年曾是”两把菜刀闹革命”的传奇人物,后来成为红军的重要将领。1937年8月25日,他率领的红二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第120师,贺龙任师长,肖克任副师长,关向应任政委。这支部队从晋西北挺进冀中平原,正在适应从山地作战转向平原作战的挑战。 面对日军的突然进攻,贺龙决定主动迎战。他判断日军会从西边进攻齐会,于是将主力716团部署在西面阻击,其他部队在南北两翼配合。4月23日,日军占领南、北齐曹,向齐会村发起进攻,将716团3营包围在村内。3营顽强抗击,给敌以大量杀伤。 齐会村的地形对守军很有利。村里的房子多是砖结构,很坚固,村内还挖有纵横交错的交通沟,南边有条小河正好是积水期,这些都为八路军提供了天然的防御条件。日军虽然装备精良,但在这种地形下优势发挥不出来。 经过激战,进攻齐会的日军被120师反包围,遭受内外夹击,死伤惨重,24日拂晓向南撤逃,被围于南留村附近的树林中。25日,日军除少数逃脱外基本被全歼。战斗结束后,120师发布捷报:歼敌700余人。 问题就出在这里。按照常理,歼灭700多敌人,应该能缴获相当数量的武器装备,战场上也应该能找到相应数量的敌军尸体。可是初期清理战场时,发现的日军尸体只有100多具,缴获的武器也远少于预期。这就让外界产生了质疑:是不是120师夸大了战果? 质疑声越来越大,120师上下也很困惑。明明是实打实的胜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现象?直到后来深入清理战场时,真相才大白于天下。 原来,日军在意识到突围无望的绝境中,采取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做法:他们将阵亡战友的尸体和武器装备一起深埋在了战场附近。这种做法在日军中并不少见,特别是在面临全军覆没的情况下,他们宁愿销毁装备也不愿让其落入八路军手中,同时也是为了维护所谓的”武士道精神”。 当八路军战士们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找到这些掩埋点并进行挖掘时,大量被深埋的日军尸体和武器装备重见天日。这些发现完全证实了120师歼敌700余人战果的真实性,也彻底解释了为什么初期清理战场时缺少相应的战利品。 此次战斗,我军采取避实就虚的游击战术,扬长避短,发挥我军近战、夜战的特长,取得首次在平原作战几乎整建制歼灭日军精锐部队的胜利。这个胜利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歼灭了敌人,更重要的是证明了八路军在平原地区同样能够取得重大胜利。 根据统计,八年抗战中,120师每千人作战224次,每千人歼敌2638人,是八路军平均战绩的2倍多。齐会战斗就是这些辉煌战绩中的重要一页。 真相澄清后,外界的质疑声逐渐平息。这次战斗的经验也为120师后来的平原作战提供了宝贵借鉴。贺龙总结说,平原作战虽然没有山地的天然屏障,但只要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威力,巧妙运用战术,同样能够以弱胜强。 齐会战斗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历史的真相有时候比表面现象更复杂。初看似乎矛盾的现象,背后往往有特殊的原因。这场战斗不仅是一次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一次关于如何正确看待历史的生动教材。 历史的真相往往需要时间来证明。齐会战斗从质疑到澄清的过程,让我们看到了抗战中八路军的真实战斗力。你觉得还有哪些抗战史实值得我们重新审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0 阅读:199

猜你喜欢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