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了个大谱!上海,一对夫妻开车带子女出行,期间妈妈喊2岁儿子没回应,她也没在意,结果过了一会儿,才发现5岁女儿的座位,压到了2岁儿子的头,儿子则趴在座位下,等她发现时,儿子已经没了呼吸。夫妻俩一气之下,将车企座告上法院,认为座椅存在设计缺陷,要求赔偿200万!法院判了! 2023年5月1日,宗某和妻子吴某结婚多年,夫妻俩感情深厚,孩子们也活泼可爱,家庭生活一直幸福美满。 当天早晨,宗某开着一辆商务车,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前往医院看病。 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吴某决定不坐副驾驶,而是坐到了商务车的第二排右侧座位,方便照顾两个孩子。 5岁的女儿坐在第二排左侧,笑着和妈妈聊天,不时调皮地向后排看,而2岁7个月大的儿子则坐在了车的第三排左侧. 尽管平时孩子们会在车上吵闹玩耍,但今天或许是因为知道此次行程的目的地是医院,所以两个孩子比平常安静许多。 宗某专心开车,不时与妻子交流,偶尔注意到后视镜里孩子们的模样。 那天早晨的阳光透过车窗洒进车内,一家人的心情轻松愉快,还商讨着去完医院之后,一家人要不要去哪里玩。 坐在后排的女儿嫌自己的座椅有点高,不舒服。 她学着大人的样子,自己动手去按座椅调节的按钮,想把座位调低一点。 她完全不知道,随着座椅缓缓下降,座椅的底部正好压住了坐在更后一排的弟弟小宝的头部。 小宝被牢牢卡在座椅下面,无法呼吸也无法出声求救。 而这一切,前面的父母毫不知情。 直到车辆快要开进医院的停车场,吴女士再次回头准备叫醒孩子时,才看到了让她血液凝固的一幕。 女儿的座位放得很低,而儿子的头被死死压在座位下面,一动不动。 她立刻尖叫着让丈夫停车,宗先生紧急刹车后,夫妻俩冲到后排把儿子抱出来。 可那时候的小宝已经脸色发紫,嘴唇乌青。 经过医院的全力抢救,孩子最终还是没能救回来。 巨大的悲痛让这对夫妻无法接受现实,随后,宗某和吴某决定将车辆生产厂商起诉,他们认为涉案车辆的座椅调节系统存在设计缺陷,缺少自动感应回缩功能。 具体来说,座椅在调节过程中未能自动感知到过大压力,从而对后排的儿童产生了潜在威胁。 更为重要的是,车辆未在座椅调节系统上设置明确的警示标识,也未能在使用说明书中提供相关安全提醒,导致他们未能充分意识到这一潜在隐患。 所以,宗某和吴某要求法院判定涉案车企公开道歉,并赔偿他们因孩子死亡所产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医疗费、死亡赔偿金、丧葬费及精神抚慰金等,索赔金额共计200万元。 在他们看来,这场悲剧的责任方,必须是汽车公司。 法庭上,双方的观点完全对立。 汽车公司认为,事故的根本原因是孩子的父母没有尽到监护责任。 在行车中,他们没有时刻关注孩子的状况。 法院最终采纳了被告方的观点,判决书写明,车企已经尽到了相应的告知义务,产品不存在导致事故的缺陷。 相反,宗先生和吴女士作为监护人,在发现孩子呼喊不应的异常情况后,没有进一步查看确认,存在重大的监护过失。 所以,法院驳回了他们的全部诉讼请求。 这个判决,意味着他们不仅失去了儿子,还必须独自面对造成这一切的真正原因。 走出法院,夫妻俩在台阶上坐了很久,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吴女士捂着脸痛哭,宗先生则抱着头,反复用很低的声音说:“是我们的错……是我们没看好孩子……” 在将责任推给别人的尝试失败后,他们终于不得不承认,是自己的大意,亲手断送了孩子的生命。 一个两岁多的孩子失去了生命,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彻底破碎...... 照顾孩子这件事,真的容不得半点“我以为”的侥幸。
这价格属于亲民还是贵了。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