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几万一年的学费,上个民办本科,到底是值还是不值呢? 前几天的高考补录新闻,我看了一条又一条,真的是有点触目惊心了。一是在广东,不少学校经过三轮补录,本科线足足下调了36分,依然招不到人,缺口高达1万多。二是在广西,本科批第四轮补录直接都放开分数限制了,不管你是200分还是300分,全部都可以直接填报本科的院校。 最最魔幻的当属广西隔壁的云南,他们家的消息,本科录取线一降再降,到8月1号的时候,补录进行了6轮,有的学校有的专业还是招不到人。家长们,这叫补录吗?这叫学历大清仓,好不好?这叫分数跳楼价好不好?民办高校的招生寒冬潮真不是说着玩的,甚至可以说倒闭危机就在眼前。 按理说,生源年年涨,本科线附近上不了本科的孩子大有人在。那民办院校作为学历的最后一根稻草,应该赚得盆满钵满,招生也应该人满为患呀。但是今年为什么没人报了呢?其实就一点,咱们家长已经清醒过来了。 家长辛辛苦苦,甚至出去借钱,花几万十几万供孩子去读四年的本科。可毕业出来,找个两三千的工作,甚至可能连工作都找不到,高投入低产出,谁心里没个明白账呢?所以说,没有好的就业,光靠降低分数门槛就能解决问题了吗?解决不了。家长要的不是那张越看越水的文凭,而是在社会上生存的真本事。 所以说,民办高校想要活命,想被家长认可,就必须痛下决心,解决自己的两大痛点。 第一,降学费。云南高校几乎就是天价学费的代名词了。很多学校一年的学费动不动两三万起步,有的甚至四五万。如果再把孩子的生活费、住宿费这些费用加在一起,那四年下来可不真得二三十万。什么概念? 如果按照云南昆明的平均房价来算,25万可以在市中心付一套房子首付了,甚至在偏点的地方,能直接买到一套打折的小房子了。而且最重要的是,大部分民办高校的教育质量根本配不上这么高昂的学费。所以说,降低学费是现在民办高校最该拿出来的诚意。 第二就是提质量。这几年家长和孩子更加清醒了,不管读啥,就业才是终极目标。如果就业不理想,哪怕上个985、211,也一样得琢磨琢磨。 就前段时间来说吧,江西三位考生放弃清北填报C9热门专业,结果带班老师气得够呛,在朋友圈发小作文。不管大家怎么想,人家孩子自己看得通透,清华北大老师面子大都不如就业大。 所以说,民办高校必须把盖大楼圈地皮的心思收一收了,把收到的学费,真金白银地砸到教学上才是王道,请点真才实学的老师,让孩子们踏踏实实学知识,帮孩子谋出一个好前程,比什么都强。 所以说,今年广西、云南、广东这些地方的高考降分,不是创新,这是教育质量塌方带来的反思。那么明年报志愿的时候,我们2026、2027、2028届的家长,再看到那些没底线降分的院校,肯定得冷静地想一想了,每年几万的学费到底值不值啊? 教育是个良心活,不该是资本的钱袋子。所以说,不管接不接受,时代都已经变了,以后没有优势、没有特色、没有就业、不思进取的民办,注定没有未来。
“学费才1.8万,凭什么不让我读!”女孩高考考了512分,上不了公办本科,想读民
【79评论】【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