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4月,陈毅被叛徒陈宏诱骗下山,陈毅下山后因口渴,向一位正在洗衣服的少妇

万物知识局 2025-08-18 10:04:26

1937年4月,陈毅被叛徒陈宏诱骗下山,陈毅下山后因口渴,向一位正在洗衣服的少妇讨水喝,谁知少妇竟是叛徒妻子,叛徒妻子的一句方言,竟救了陈毅的命。

陈毅拄着竹杖走在泥泞的山路上,旧伤让他的步伐有些蹒跚,这次下山,还是因为他怀里那封来自陈宏送来的密信,上面写着“上海来人了,带有中央重要指示”。

在此之前,他已经两年多没和上级取得联系,这一消息就像黑夜里突然亮起的火柴,让他迫不及待想抓住那点光亮。

等他走到大余县城北门的老槐树下时,一个少妇正埋头搓洗衣裳,正当他上前讨水喝时,对方竟头也不抬甩出一句:“他到团部去了。”浓

重的客家方言让“团部”听起来像“糖铺”,正是游击队秘密联络站“广启安糖铺”的代号。

眼前的洗衣妇人正是叛徒陈海的妻子,她随口一句回答,却让陈毅误以为丈夫去了联络站,正是这个阴差阳错的谐音,让陈毅躲过了糖铺门口埋伏的枪口。

之后,陈毅刚进茶馆就撞见糖铺伙计,对方压低声音说陈海叛变了,与此同时,街上已经传来哨子声,国民党士兵正在挨家搜查。

陈毅见状抓起毡帽往脸上按了按,顺着茶馆后门拐进小巷,没曾想迎面却撞上一队巡逻兵。

领头的麻脸兵用枪托顶住他后背,他连忙表明身份,说说自己只是一个“外地教书先生”,可领头的却并不想因此放过他,甚至让他带路搜山。

等走到半道陈毅突然捂着肚子冲进茅厕,等敌兵反应过来,他早就从粪坑后的破洞钻出去,抓着藤蔓滑下了山崖。

后来,他才知晓,已经叛变的陈海原本是潜伏在国民党46师的地下党员,被酷刑折磨得受不住才当了叛徒。

不过,他设的局不止糖铺这一个陷阱,而且还带着三百多号人摸上了游击队驻地斋坑,要不是哨兵曾忠山鸣枪报警,项英他们差点被包围。

更悬的是敌人后来放火烧山,偏偏天降暴雨浇灭了火苗,陈毅后来开玩笑说这是“马克思在天之灵”。

其实这已经不是陈毅第一次在梅岭绝处逢生,半年前国民党四个营把梅山团团围住,他在岩洞里藏了二十多天。

有个叫张千妹的农妇夜里偷送红薯上山,有次被追兵逼得滚下山崖摔断了腿。

最艰难的时候陈毅写下《梅岭三章》,其中“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的句子,后来刻在了梅关古道的石碑上,谁能想到准备赴死的他,半年后又在方言谐音里捡回条命。

回头看这段历史,陈毅能活下来固然有运气成分,但根子上还是靠群众织成的保护网。

树下洗衣服的叛徒妻子、报信的糖铺伙计、唱山歌指路的村民,包括摔断腿还送粮的张千妹,都是这张网上的绳结。

而陈毅在《赣南游击词》里所写的“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也真不是白说的。

当年国民党搞“移民并村”,把山里人赶去平地上集中住,十户连坐,计口售盐,就这都挡不住老百姓往游击队口袋里塞米饼。

实际上,三年游击战里最神奇的是信息传递的土办法,没电台就看旧报纸,从广告栏推测敌军调动,没密码就用艾草汁当记号,半块硬饼也能当接头信物。

陈毅后来回忆,有次他们从报纸上看到“西安事变”的消息,才知道搜山的敌人为什么突然撤走。

信息来源: 大余县信息公开平台《红色大余荟丨梅岭:历史的仰望与革命的丰碑》 中共中央党校官网《三年游击战争中陈毅元帅五次脱险记》 人民网党史频道《陈毅:没有参加长征的元帅》

0 阅读:956

猜你喜欢

万物知识局

万物知识局

每天一个小科普,了解更多新知识 归之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