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12月25日晚,在押送彭总去北京的列车上,有人问彭总;你坦白,毛岸英同

万物聊综合 2025-08-18 15:30:01

1966年12月25日晚,在押送彭总去北京的列车上,有人问彭总;你坦白,毛岸英同志是怎样被谋害的?一句问话刺的老帅心痛。 在一列北上的火车车厢内,一位身形魁梧却难掩憔悴的老人,双手被缚,坐在角落。 他,是共和国开国元勋彭德怀元帅。 而此刻的他,正经历着人生最黑暗的时刻。 突然,一声诘问划破沉寂:“彭德怀!你坦白交代,毛岸英同志究竟是怎样被你谋害的?!” 这句责问,瞬间把他拉回到十六年前,1950年那个朝鲜冬日。 1950年的深秋,朝鲜战云密布。 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l 这个时候面对美军压境的威胁,毛泽东力排众议,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而彭德怀临危受命,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肩负起率军入朝的重任。 就在部队即将开拔之际,一个年轻人闯入了彭德怀的指挥所。 他,正是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 毛岸英身着军装,向彭德怀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恳切地请求加入志愿军,奔赴朝鲜前线。 彭德怀闻言,下意识拒绝。 他深知战场凶险,枪炮无眼,作为领袖之子,毛岸英的身份太特殊,责任太重。 然而,毛岸英态度坚决,他搬出自己曾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的经历,强调自己精通俄语、英语,能在与友军和敌军的沟通中发挥作用。 他更坚定地表示:“我是共产党员,国家有难,岂能退缩?” 最终,在毛泽东“让他去吧,岸英需要锻炼”的支持下,彭德怀点头应允。 从此,毛岸英成为第一名志愿军战士,以俄语翻译和机要秘书的身份,随彭德怀秘密入朝。 在彭德怀心中,这个领袖的儿子,更是一个有理想、有担当、渴望报效祖国的热血青年,他对其寄予厚望,也暗下决心要尽力护其周全。 1950年11月25日,朝鲜北部大榆洞,志愿军司令部所在地。 清晨,司令部内参谋人员正在处理着前线的战报。 而毛岸英像往常一样,开始整理文件,翻译电文。 上午11时许,防空警报骤然响起! 四架美军战斗轰炸机突然飞到大榆洞上空,准备空投炸弹。 司令部人员迅速向附近的防空洞转移。 然而,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毛岸英和参谋高瑞欣发现作战室内还有几份极其重要的作战地图和文件未及带走。 深知这些文件关乎战场全局,两人毫不犹豫地转身冲回已暴露在敌机视野下的木板房作战室。 就在他们冲入作战室的瞬间,敌机投下的近百枚汽油弹倾泻而下! 剧烈的爆炸声震耳欲聋,熊熊烈焰瞬间吞噬了整座建筑,木板房在高温中快速坍塌,化作一片火海。 毛岸英和高瑞欣,这两位年轻的战士,未能再踏出一步。 当火势稍减,战士们冲入废墟,只找到两具烧焦的遗体,其中一具手腕上戴着一块烧变形的苏制手表。 而那。正是毛岸英的遗物。 噩耗传来,正在另一处指挥所的彭德怀如遭雷击。 他呆立当场,他无法相信,那个充满朝气、主动请缨的年轻人,竟以如此惨烈的方式牺牲在自己指挥的司令部里。 巨大的悲痛和沉重的负疚感瞬间将他淹没。 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双手颤抖,几次拿起笔又放下。 一个多小时后,他才一字一顿地向中央军委发去那封沉重的电报。 电报虽短,字字泣血。 消息传回北京,周恩来总理先接到电报,思虑再三后,才将噩耗告知毛泽东。 毛泽东听闻爱子牺牲的噩耗,沉默良久。 他下意识地伸手去拿烟,几次未能点燃。 他强忍泪水,最终只是对工作人员低声说:“打仗嘛,总是要死人的。志愿军战士牺牲了成千上万,不要因为他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 这番平静话语的背后,是一位父亲撕心裂肺的痛楚。 后来,他在与友人交谈时才袒露心声:“我是党的主席,我自己的儿子不上战场,那派谁的儿子去呢?” 这朴素的话语,道出了领袖的担当与那一代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至高信念。 毛岸英牺牲后,彭德怀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与痛苦之中。 他多次向中央请求处分,认为自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最终,他与金日成商议,并报请毛泽东同意后,决定将毛岸英和高瑞欣的遗体安葬在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与千千万万牺牲的战友长眠于此。 这个决定,体现了毛泽东“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胸怀,也寄托着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 然而,这份历史记忆,在十六年后的1966年,却成了别有用心者攻击彭德怀的“利器”。 在那列北上的火车上,那句“毛岸英是不是你害死的”质问,不仅是对彭德怀人格的极大侮辱,更是对历史真相的肆意践踏。 历史终将证明清白。 毛岸英的牺牲,是英勇无畏的国际主义精神的体现,彭德怀元帅,则是共和国永远铭记的功勋卓著的军事家。 2013年起,祖国启动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计划,一批批忠魂终于回到他们誓死保卫的土地。 主要信源:(百度百科——毛岸英)

0 阅读:234

猜你喜欢

万物聊综合

万物聊综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