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请来的“嘉宾”,竟是支持恐怖活动的教授?该追问的不只是龙大瑞。 中南大学法

波览历史 2025-08-19 15:18:36

高校请来的“嘉宾”,竟是支持恐怖活动的教授?该追问的不只是龙大瑞。 中南大学法学院那张没挂多久就消失的讲座海报,最近成了网友议论的焦点。主讲人龙大瑞顶着耶鲁外籍教授的名头,看着挺有分量,可扒开他那些公开言论,简直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不光明目张胆帮“疆独”站台,还在国外社交平台上给恐怖袭击唱赞歌,说什么“这是被逼到份上的反抗”。就这么个踩破底线的人,居然能被国内重点大学请去当嘉宾,难怪海报一露脸就被网友钉在热搜上,最后只能灰溜溜删掉。   要说这事儿离谱在哪,得先看看龙大瑞那些话是怎么来的。这人研究的是国际法,却总跨界对中国内政指手画脚。   2023年他发过一篇所谓的“论文”,把新疆的反恐措施说成是“压制”,里面引用的数据全是西方媒体掐头去尾的东西,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故意递刀子。   更让人火大的是2024年中东那起恐袭,明明死了不少老百姓,他居然在推特上发文说“暴力有时候是没办法的办法”。   这种话要是出自普通人之口,早就被骂翻了,可就因为他挂着“耶鲁教授”的牌子,居然能被国内高校当成香饽饽,这审核环节是睡着了吗?   有人可能会替学校辩解,说高校搞学术交流,得多些包容。这话听着在理,可包容不是没边界,学术自由更不能成了分裂言论的保护伞。国家主权、反对恐怖主义,这是碰不得的红线,谁要是敢踩,就该一棍子打死。   之前清华大学也遇到过类似的事,邀请了个发表过涉港歪论的学者,网友一扒出来,学校立马取消了活动,还赶紧完善了审核机制。对比之下,中南大学这次除了删海报,连句正经解释都没有,这不像是纠错,更像是怕事儿闹大想捂住。   其实这些年,不少高校都有点“洋迷信”的毛病。为了显得自己国际化,只要是海外名校的头衔,不管这人底色怎么样,先请过来撑场面再说。   就像有些学校引进人才,光看发表了多少英文论文,至于这人立场正不正、有没有胡说八道,反倒成了次要的。   龙大瑞能被盯上,恐怕也是沾了“耶鲁”这两个字的光。可学术这东西,从来不是看招牌吃饭的,要是肚子里装的全是歪理,再响亮的头衔也掩盖不了藏污纳垢的本质。   去年某政法大学请的一个外籍学者,表面上聊人权,背地里却给反华组织捐钱,最后被网友扒得底朝天,学校脸都丢尽了,这不就是活生生的教训?   更让人担心的是学生那边。高校讲台不是随便谁都能站的,老师讲什么、请来的人说什么,都会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判断。龙大瑞这种人,就算讲的是法律条文,字里行间也会夹带私货,把他那套分裂思想包装成“学术观点”。   学生们涉世未深,很容易被这种“洋教授”的光环忽悠,觉得人家说的都对。之前就有留学生反映,国外有些教授上课总埋汰中国,现在倒好,咱们自己把这种人请进来,这不等于把歪理邪说主动往家里引吗?   说起来,审核环节掉链子也不是第一次了。按理说,像龙大瑞这种在公开场合大放厥词的人,随便在网上搜搜就能发现问题,怎么到了高校这里就成了漏网之鱼?是负责审核的人根本没上心,还是觉得“外国专家”肯定靠谱?   去年教育部专门发过文,要求高校对外交流必须把好政治关,可到了下面,要么是流程走个过场,要么是觉得“学术的事不用太较真”。这种松懈的态度,早晚会出大问题。   往深了说,龙大瑞这种人能在学术圈混得开,背后少不了西方某些势力的撑腰。他们就喜欢捧这种敢抹黑中国的“学者”,又是给头衔又是资助研究,说白了就是想通过学术界搞渗透,搅乱咱们的舆论。   而国内一些高校,要么是警惕性太差,要么是太想往“国际化”上靠,不知不觉就成了别人的传声筒。   前几年某高校搞的一个讲座,请来的学者表面上讲经济,实际上是替西方新自由主义吹喇叭,最后被批成“学术殖民”,这都是前车之鉴。   现在海报是没了,但这事儿不能就这么算了。网友之所以揪着不放,不是小题大做,是怕高校的讲台成了歪理邪说的阵地。   反对分裂、谴责恐怖主义,这是所有中国人的底线,高校更该带头守住。中南大学要是真想吸取教训,就该好好查查当初是怎么通过审核的,谁拍的板,而不是删了海报就当没事发生。   其他学校也该警醒,别再被“洋头衔”迷了眼,邀请嘉宾前先摸摸底:这人是不是尊重中国?是不是反对恐怖主义?会不会给学生带歪路?这三个问题搞不清楚,说啥都白搭。   说到底,大学的讲台,既要容得下不同学术观点的碰撞,更要守得住国家和民族的底线。像龙大瑞这种踩红线的人,别说来讲课,就算是参观都该拦在门外。   毕竟培养出来的学生要是连是非对错都分不清,学术再厉害又有什么用?这事儿也给所有高校提了个醒:搞学术交流可以,但要是忘了自己的根在哪,早晚得栽大跟头。

0 阅读:47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