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00年,张昌宗将77岁武则天折腾的筋疲力尽,待武则天彻底睡熟后,张昌宗便蹑手蹑脚地掀开被子,一步一回头走到隔壁房间。 那年深秋,子时的钟声准时响起。 而此时,龙榻上77岁的女皇武则天终于沉沉睡去。 一旁年轻的宠臣张昌宗,这位以“莲花六郎”艳名动天下的美男子,轻轻掀开女皇身上的锦被,赤足踩在金砖上。 他屏住呼吸,一步三回头的闪入隔壁的暖阁。 暖阁内烛火摇曳,映照着另一位早已等候在此的女子上官婉儿。 她端坐案前,这位执掌诏书的女官自然气度非凡。 而此时张昌宗俊美的脸上,此刻褪尽了谄媚与风情,只剩下惶恐与算计。 那么,两人的这一场暖阁密会,到底是为了什么? 张昌宗与他兄弟张易之能够登上此等的荣耀高位,堪称武周晚期宫廷传奇。 这俩人出身中山张氏,家道早已中落。 幸好生的一副“颠倒众生”的俊美容貌与精通音律的才情,被太平公主当作奇货献入宫中。 彼时的太平公主,历经婚姻波折,心性愈发狠毒。 这一次,送进这俩男宠,正是投母所好。 而她的母亲武则天,早就年纪大了,这个时候十分孤寂,同时对青春与美有着近乎偏执的渴求。 张昌宗的到来,恰如甘霖。 他嘴比蜜甜,琴技超群,舞姿翩跹,将女皇伺候得舒坦。 通天二年,张昌宗一步登天,受封云麾将军、左千牛中郎将, 很快又成为加银青光禄大夫,擢升之速,令朝野侧目。 宰相狄仁杰苦熬半生方得的头衔,他十数日间唾手可得。 尝到甜头的张昌宗,也知道独木难支,于是找到了女皇力荐他的好兄弟张易之。 还用“容止更胜,且善炼丹,通房中之术”,直接迷惑了武则天。 张易之入宫,果然再获恩宠。 从此,“二张”并侍,权倾宫闱。 女皇赐予的金银珠宝堆积如山,敕建的府邸富丽堂皇,逾越规制。 昔日落魄子弟,一跃成为神都的“顶流”。 然而,恩宠背后却是万丈深渊。 而张昌宗也不是只有皮囊的草包,他知道为身后事所谋划。 此时,他心里很清楚武则天年事已高,又得了许多病,武则天也活不了太久,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驾崩。 最致命的是,皇嗣一直没确立。 曾被废黜的庐陵王李显虽被召回洛阳,却地位岌岌可危。 女皇这棵参天大树一旦倾倒,那么只要是曾经得到荣耀的必将粉身碎骨。 “二张”深知自己树敌无数,卖官鬻爵,收受贿赂,视朝纲如无物。 更触目惊心的是,女皇的亲孙子邵王李重润、孙女永泰郡主李仙蕙及孙女婿武延基,仅因私下议论“二张”专权,便被张易之告发。 武则天震怒之下,竟逼令李重润、李仙蕙自尽,武延基下狱而死。 此举彻底激怒了李唐宗室与武氏外戚,为“二张”埋下了滔天祸根。 朝中正直大臣,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早恨不能除之而后快。 张昌宗兄弟表面风光无限,实则如坐针毡。 正是这深入骨髓的恐惧,驱使张昌宗在女皇熟睡后,密会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不仅是武则天不可或缺的心腹智囊,更因早年经历,与太子李显有着难以言说的旧日情谊,是连接当下与未来权力核心的关键枢纽。 暖阁内,两人开始了深入交流。 张昌宗言辞恳切,甚至带着几分卑微的祈求。 他希望上官婉儿能在新君李显面前,为他和兄长美言几句,保兄弟二人日后富贵平安。 作为交换,他愿为婉儿提供女皇的动向、可能的决策,为李显登基铺路。 这是一场政治交易,各取所需,互相利用。 然而,神都宫的暗夜,又岂能真正掩藏秘密? 女皇武则天,虽老迈,威仪犹在,掌控欲更胜往昔。 她对“二张”的逾矩与上官婉儿的盘算,未必毫无察觉。 或许,她早已洞悉暖阁中的密谋,只是冷眼旁观,将之视为平衡朝堂各方势力的棋子。 在她眼中,至高权力才是永恒,儿女私情、臣子忠诚,不过是随时可弃的筹码。 只要不触及底线,她便默许这暗流涌动。 可惜,历史的洪流终究不可阻挡。 武则天身体每况愈下,朝中倒张的声浪日益高涨。 以张柬之、崔玄暐、桓彦范等为首的大臣,暗中串联太子李显,密谋铲除“二张”,恢复李唐。 神龙元年正月,神龙政变爆发。 羽林军冲入宫中,张易之在迎仙宫廊下被当场格杀。 张昌宗惊慌失措想逃跑,但是却被乱刀砍死。 曾经权倾朝野、风光无限的“二张”,顷刻间从云端跌落。 张昌宗的尸体被拖至洛阳天津桥南示众。 早已恨之入骨的百姓蜂拥而上,顷刻间将其千刀万剐。 而上官婉儿,凭借与李显的旧情和在政变中的临机应变,迅速倒向新主,暂时保住了性命与地位,虽然后来亦难逃厄运。 那场密谋,终究未能照亮张昌宗兄弟的未来。 当靠山将倾,他们试图抓住上官婉儿这根稻草,却不知自己早就是各方势力眼中的弃子与祭品。 一步三回头的忐忑,暖阁烛影下的交易,最终都成为了那滩刺目的血迹。 “莲花六郎”的绝代风华,只换来“伴君如伴虎”的古训。 主要信源:(《武则天:中国历史上的女帝传奇》)#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1701年,不谙世事的高氏被47岁康熙一连宠幸7天。这一晚,康熙又翻了她的绿头牌
【1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