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2月5日,李玉堂被枪杀于台北碧潭刑场。方先觉等第十军旧人,得知老军长如

混沌于浮云 2025-08-19 18:38:03

1951年2月5日,李玉堂被枪杀于台北碧潭刑场。方先觉等第十军旧人,得知老军长如此下场,既震惊又悲痛。 李玉堂1899年出生在山东广饶一个地主家庭,家里条件不错,从小就让他读了书,脑子也挺灵光。年轻时,他赶上了讨袁运动和五四运动,满腔热血地投身其中,爱国的心早就种下了。1924年,他考进黄埔军校第一期,跟李仙洲、李延年并称“山东三李”,这三人后来都在抗战中闯出了名堂。黄埔毕业后,他从排长干起,北伐、东征一路打过来,靠着胆识和本事,慢慢升到了师长,成了国民党军里响当当的人物。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李玉堂被派到江西当第八军军长。那时候日军来势汹汹,他带着部队硬碰硬。1939年,他在武宁棺材山打了一场漂亮仗,面对好几倍的敌人,他靠山地工事死守,最后把日军打得铩羽而归。这仗打得痛快,国民政府还给第八军起了个“泰山军”的名号,李玉堂的名字也越来越响。 1940年,他调到第十军当军长,驻守长沙。这段时间是他最风光的日子。从1939年到1942年,日军三攻长沙,他带着第十军一次次顶住压力。尤其是1941年的第三次长沙会战,日军来势凶猛,他临危受命接管第十军,指挥部队在包围圈里硬扛,愣是歼敌五万多。这场胜利不光让中国人扬眉吐气,连盟军都跟着振奋。他因此拿到了“青天白日勋章”,成了名副其实的抗日英雄。 抗战胜利了,大家都以为能喘口气,可国共内战又来了。李玉堂心里其实不愿意打内战,毕竟都是中国人,可军人得听命令。1948年,他当上第十绥靖区司令官,守山东兖州。解放军围过来时,他拼了命防守,但最后还是没守住,换了身士兵衣服才跑出去。蒋介石对这场败仗很生气,直接把他踢出军队,说“永不叙用”。从那以后,李玉堂就没了实权,日子过得越来越边缘。 1949年,国民党退到台湾,海南那边战事吃紧,薛岳想起了李玉堂,请他去做海南防卫副总司令兼东路军总指挥。他又上了战场,可心里对国民党已经不抱啥希望了。他的妻子陈伯兰和内兄陈石清(中共地下党员)劝他投向解放军,他也动了心,还写了密信给广州的解放军司令部,说愿意带部队起义。可惜琼州海峡封锁,信没送出去,起义的事也就黄了。1950年5月,解放军拿下海南,他只带了十几个亲信,坐快艇跑到了台湾。 到了台湾,李玉堂本以为能安稳下来,可蒋介石对共产党防得死死的,谁沾点边都跑不了。他的旧部李刚(化名魏天民)被抓后扛不住严刑,交代了李玉堂跟中共接触的事。加上特务添油加醋,他被扣上“通共”的帽子。审判时,钱大钧觉得证据不够,想轻判,可蒋介石看了卷宗,直接写了个“耻”字,定了死刑。1951年2月5日清晨,李玉堂在台北碧潭刑场被枪决。临死前他写了遗书,说自己一生为国,却落得这下场,心里不甘。 李玉堂死的消息传到第十军旧人那儿,方先觉他们都懵了。这位跟他们出生入死的老军长,怎么就成了“叛国贼”?他们私下里替他抱不平,觉得这结局太让人寒心。他的家人也深受打击,妻子陈伯兰带着儿女守着他的遗物,希望有朝一日真相能大白。1983年,山东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表彰他抗战功绩。2004年,台湾也给他平了反,可这些都太迟了,他的悲剧早就刻在了历史里。 李玉堂这一生,从热血青年到抗日名将,再到政治的牺牲品,既让人敬佩,又让人叹息。他的故事告诉咱们,战争和政治从来不简单,英雄的结局也不一定圆满。

0 阅读:82

猜你喜欢

混沌于浮云

混沌于浮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