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基辅向特朗普提出交易方案。8月19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乌克兰拒绝了与俄罗斯交换领土的提议,但向美国提出了合作细节。基辅已准备好与美国达成协议并结束与俄罗斯战争的提案。 这么一看,乌克兰虽说嘴上喊着“拒绝领土交换”,也许是给国内舆论演的戏。 要知道,泽连斯基的民调支持率从2022年的91%跌到2025年的38%,要是敢签“割地协议”,街头抗议能把总统府的台阶掀了。 但他心里门儿清,光靠自己扛不住——顿巴斯的俄军防线修得比钢筋混凝土还硬,乌军去年大反攻投入12个旅,只夺回320平方公里,还赔进去200辆豹2坦克,这种消耗战再打半年,连征兵都得抓60岁以上的老人。 所以对着俄罗斯硬气,是给选民看的;转头找特朗普,才是真打算“认怂”,只不过是换了个对象。 而英国《金融时报》漏出来的乌克兰向美国提的“合作细节”片段里,还写着“允许美国在乌西部建立永久军事基地”“开放农业和矿业市场50年”“放弃加入北约但保留‘准盟友’身份”。 这些条件,等于把乌克兰的战略资源打包送给美国——黑海的敖德萨港,美国早就想建海军补给点;第聂伯河沿岸的锂矿,占欧洲已探明储量的17%,特斯拉的欧洲工厂正缺原料。 乌克兰这是摆明了“用资源换保命钱”,就像小贩把祖传的玉佩押给当铺,只求能再撑几天。 而军事基地一旦落地,美国能省下每年12亿美元的东欧驻军成本。这些账算下来,特朗普怕是会对着方案说“再加条,让波音拿下乌克兰航空市场”。 乌克兰的经济账本早就撑不住“硬扛”的戏码。2024年GDP跌了18%,全国40%的企业停工,600万难民里有300万没打算回去,连基辅的地铁都开始停运部分线路省电。 美国前两年给的750亿美元援助,60%是贷款,现在利息都快还不上,要是特朗普真答应帮忙,乌克兰怕是得把黑海舰队旧址都租给美国当仓库。 这种“饮鸩止渴”的交易,跟当年南越向美国要援助时的处境没两样——1975年西贡陷落前,南越政府也曾提出“让美军全权指挥”,结果美国还是撤了军,只留下满地直升机残骸。 不仅如此,北约的态度更透着“看戏”的冷淡。德国今年把对乌军援砍了22%,理由是“国内经济紧张”,实则是巴斯夫集团天天催着恢复对俄化工贸易。 法国马克龙嘴上喊“支持乌克兰”,却偷偷把卖给乌克兰的“凯撒”大炮价格涨了40%。 这些消息基辅不可能不知道,就像被围的城堡,外面的援军嘴上喊“坚持住”,手里的梯子却越递越慢,这种时候不找美国当“新援军”,难道等着俄军攻破城门? 这么一来,泽连斯基团队怕是把“交易方案”改了不下20遍。既得写“绝不割地”稳住国内,又得藏“给美国让利”的条款,这种左右为难,比写停战协定还累。 2025年乌军在扎波罗热的防线已经后撤17公里,士兵缺弹缺粮的报告堆了总统府半桌,连最激进的利沃夫州都有41%的人支持“有条件停火”。 这种时候向特朗普提方案,与其说是“主动交易”,不如说是“被现实逼到墙角”——再不求援,可能连提条件的机会都没了。 美国国内的反应也藏着变数。特朗普的支持者里,有47%的人反对“无限期援乌”,认为“该把钱用在国内”。 所以乌克兰的方案里,肯定加了“能给美国带来实惠”的条款,比如允许美国企业开发乌克兰的页岩气,那里的储量够欧洲用15年,要是真能开采,美国能源商能赚翻。 这种“利益捆绑”,比喊“民主自由”管用——特朗普最懂,没有实际好处,选民才不管乌克兰的死活。 说到底,这场“交易”不过是小国在大国博弈里的无奈挣扎。乌克兰拒绝俄罗斯的领土交换,是怕国内炸锅;向美国提方案,是怕自己撑不下去。
外媒:基辅向特朗普提出交易方案。8月19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乌克兰拒绝了
霜月照寒林
2025-08-20 12:02:23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