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进身为大将军,手握兵权,掌握绝对优势,为何却被十常侍轻易杀死?原因很简单,何进本是个杀猪的,全靠妹妹当了皇后,这才得了高位,但却根本无法驾驭。 改变何进命运的是妹妹何氏,这位美貌的女子被选入宫中后,凭借过人的手腕赢得了汉灵帝的宠爱,从宫女一路做到皇后。 妹妹成了皇后,何进立马从杀猪匠摇身一变成了郎中,接着又升任虎贲中郎将。 黄巾起义爆发后,汉灵帝急需外戚制衡士族,何进被任命为大将军,一夜之间成了手握重兵的朝廷柱石。 当时的东汉朝廷早已是个烂摊子,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戏码演了几十年。汉灵帝时期,以张让、赵忠为首的十位宦官深得皇帝信任,被称为 “十常侍”。 这些宦官不仅掌控着宫中大权,还在朝堂安插亲信,甚至卖官鬻爵。何进靠着外戚身份上位,与十常侍之间有嫌隙,尤其是在立储问题上,双方的矛盾彻底公开化。 汉灵帝在立太子的问题上犹豫不决。何皇后生的嫡子刘辩性格懦弱,而王美人生的皇子刘协聪慧过人。 十常侍暗中支持刘协,多次在灵帝面前诋毁何皇后母子。何进作为刘辩的舅舅,自然要全力维护外甥的继承权,双方形成了水火不容的局面。 184年,汉灵帝病重,一场围绕皇位继承的阴谋悄然展开。中常侍蹇硕手握禁军兵权,他联合十常侍,想趁灵帝驾崩之际废掉刘辩,拥立刘协登基。 何进得知消息后,连夜带着三千精兵进驻皇宫外,凭借武力威慑保住了刘辩的继承权。 这场惊心动魄的较量,表面上以何进的胜利告终,实际上却暴露了他致命的弱点 ,优柔寡断。 十常侍这群老狐狸在宫中经营多年,早就把何太后身边的人收买得差不多了。他们跑到何太后面前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说何进是想杀光宦官独揽大权,甚至暗示何进可能威胁到太后的地位。 耳根子软的何太后果然被说动,多次阻止何进对宦官动手。 何进始终突破不了妹妹这道关卡,袁绍出了个馊主意,提出召外地将领进京施压,逼迫何太后同意诛杀宦官。 曹操极力反对:“对付几个宦官,派个狱卒就够了,何必召外兵?” 可惜何进根本听不进去,一门心思要借外力壮胆。 在何进的授意下,一封封密信送往各地军头手中,其中就包括驻守西凉的董卓。这位野心勃勃的将领接到命令后喜出望外,立刻带着人马浩浩荡荡向洛阳进发。 与此同时,何进还派人火烧孟津,制造紧张气氛,想以此逼迫何太后就范。 这一系列操作把十常侍逼到了绝境。他们很清楚,一旦董卓大军进城,自己这些人必死无疑。与其坐以待毙,不如铤而走险。 十常侍开始上演最后的 “表演”,他们跑到何进面前痛哭流涕地请罪,表示愿意任凭处置,只求留一条活路。 何进再次犯了心软的毛病。面对宦官们的苦苦哀求,竟然真的相信了这些人的鬼话,只是训斥了几句就让他们回去了。 袁绍等人气得直跺脚,劝何进趁机下手,何进却得意洋洋地说:“一群阉宦而已,还能翻起什么浪?” 十常侍表面服软,暗地里却在紧锣密鼓地策划反击。他们知道何进很快会再次进宫请示太后,于是在嘉德门内埋伏了刀斧手。一切准备就绪后,由何太后身边的宦官出面,谎称太后有要事相商,召何进入宫。 袁绍、曹操等人苦苦劝谏,说这明显是陷阱,千万不能去。但何进觉得自己手握重兵,宦官们绝不敢动手,他傲慢地说:“我掌天下之权,十常侍敢奈我何?” 何进刚走到嘉德殿门口,早已埋伏好的宦官们就手持利刃围了上来。为首的张让指着何进怒斥:“你说我们秽乱宫闱,难道何皇后就干净吗?你忘了当年王美人是怎么死的?” 没等何进反应过来,宦官渠穆已经一刀砍了过来,这位手握天下兵权的大将军当场毙命。十常侍砍下何进的头颅,从宫墙上扔出去,嚣张地喊道:“何进谋反,已被诛杀!” 宫门之外,袁绍、袁术等人正焦急等待,看到何进的头颅后顿时炸了锅。这群武将本来就对宦官恨之入骨,此刻新仇旧恨一起爆发,立刻率军攻打皇宫。袁术干脆放火烧了南宫宫门,皇宫内顿时火光冲天,乱成一团。 这场宫变彻底失控,袁绍率军在宫中大肆搜杀宦官,不管老少一律砍杀,甚至连没长胡子的男人都被误杀。 何进引狼入室的决策,让董卓得以名正言顺地进入洛阳。看到京城大乱,董卓趁机吞并了何进留下的军队,废掉了少帝刘辩,拥立刘协为汉献帝。 袁绍、曹操等人见势不妙,纷纷逃出洛阳,在各地招兵买马。没过多久,关东诸侯组成讨董联盟,拉开了军阀混战的序幕。 何进之死,表面看是死于宦官的阴谋,实则是性格缺陷和能力不足导致的必然结果,他手握绝对优势却优柔寡断,面对敌人心慈手软,做出决策时刚愎自用,最终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曹丕继位不到七年,就撒手人寰,史书把锅甩给“荒淫无度”。可翻开细节才发现,曹丕那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