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国这般强大,其实是很“反常”的,因为英国、美国从吃不饱到日子好过,用了上百年。可偏偏中国不同,几十年就干成了别人几世纪的事,让14亿人从温饱奔向小康。 应该不少人都会常听家里老人唠嗑,说他们年轻时的日子:买块布要布票,买斤米要粮票,过年能吃上顿带肉的饺子,能高兴一整年。 现在倒好,手机点两下,生鲜、衣服隔天就送到家,出门连钱包都不用带,高铁三小时能从北边到南边,今天的中国能这么强,有点“不合常理”。 可咱们就用了几十年,走完了英国、美国那些国家几辈子才走完的路。 先说说这“反常”的速度有多离谱,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还是实打实的“一穷二白”,农村很多地方没通电,晚上靠煤油灯照明,城市里没几栋高楼,马路上跑的大多是自行车,能开上汽车的都是极少数。 那时候谁能想到,几十年后,中国能修起近4万公里的高铁,能让 14 亿人全过上吃饱穿暖的日子。 要知道,英国当年搞工业革命,从手工织布机换成蒸汽机,再到老百姓能普遍用上电灯,花了快一百年,美国从刚独立时的农业国,到成为能造汽车、飞机的工业强国,也花了一百多年。 咱们呢?没抢过谁,没殖民过谁,就靠自己人埋头干,单说 “让 14 亿人从温饱奔小康” 这事儿,就够震撼的。 2000年的时候,中国还有近1亿人没解决温饱,农村很多孩子上学要走十几里山路,才过了20年,咱们就宣布脱贫攻坚战打赢了。 为啥中国能做到?不是靠啥“奇迹”,而是靠两样东西:一是老百姓能拼,二是国家能拧成一股绳。 上世纪九十年代,无数农民工背着铺盖卷进城,在工地上搬砖、在工厂里流水线上加班,深圳、东莞那些城市,就是靠这些人一砖一瓦盖起来的。 还有那些创业者,比如早期做家电的、后来做互联网的,没资源没背景,就靠敢闯敢试,把小作坊做成了大公司。 正是这千万人的“拼命干”,才撑起了中国的制造业、建筑业,把“中国制造”卖到了全世界。 咱们国家想干成一件事,从来不是“各吹各的号”,而是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比如要修三峡工程,从规划到建成,全国调动资源,几十万移民也能妥善安置。 要搞高铁,全国统一规划线路,从设计到建设,没几年就打通了南北东西,脱贫的时候更明显,东部发达省份对口帮西部贫困地区,派干部、送技术、给资金,不是光喊口号,而是真金白银地帮。 反观有些国家,想修条路都能吵十几年,党派之间互相拆台,老百姓觉得影响自己利益就抗议,最后路没修成,时间全浪费了。 咱们不一样,只要是对国家、对老百姓好的事,就能拧成一股劲往前推,这速度能不快吗? 其实在国际上,也有不少国家想复制中国的“快速发展”,可大多要么没成功,要么只快了一阵就掉下来了,这些都足以说明中国的快,是靠实打实的基础和凝聚力,不是靠运气。 就说埃塞俄比亚,前几年它想学中国搞“工业园模式”,专门划出一块地建工厂,想吸引外资来办厂,带动老百姓就业。 一开始确实有点样子,建了几个工业园,也有中国企业去投资办鞋厂、服装厂,可没几年就不行了:一是埃塞俄比亚党派太多,政策变来变去,外资怕担风险,不敢再投钱。 二是当地老百姓没咱们这么能拼,工厂招不到足够的工人,订单交不上,最后不少工厂只能关门,埃塞俄比亚的经济也没起来,反而欠了不少外债。 所以中国的“快”不是偶然,更不是“反常”,咱们不仅快,还稳,因为咱们没走“靠卖资源赚快钱”的路,而是一步一个脚印搞工业、搞技术,从造袜子、玩具,到造高铁、大飞机、芯片。 也没让少数人占便宜,而是让大多数人都能享受到发展的好处,这种“既快又稳、人人受益” 的发展,才是中国真正的厉害之处。 咱们背后的付出,是无数农民工在工地熬夜赶工,是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反复试验,是全国上下拧成一股绳干大事的劲儿。 而英国、美国用几百年发展,靠的是殖民掠夺、剥削别人,能一样吗?
美国服了,全世界不得不服,美国财长贝特森近日以一句直白断语惊动东京:“中国是美国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