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中国不会给订单!数十艘货轮驶向中国,800万吨粮没有一粒来自美国! (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8-20 19:17:06

[太阳]中国不会给订单!数十艘货轮驶向中国,800万吨粮没有一粒来自美国! (参考资料:2025-08-14 京报网——“中国进口商锁定巴西大豆,美国或错失数十亿美元”) 全球大豆贸易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改变,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传统的采购季节和供应模式已然失效。 中国买家,在美国大豆本该畅销的时节,正以惊人的规模转向南美供应商,这场由关税引发的全球供应链,正在经历深刻重塑,其核心在于买方的经济考量,供应方的战略机遇,以及全球市场随之产生的连锁反应。 高昂的关税直接改变了中国进口商的决策,成本成了他们考量的首要因素,这彻底扭转了采购习惯,他们不再遵循季节性规律,而是转向严格的经济核算,关税壁垒,彻底改变了贸易流向的核心驱动力。 若不计算关税,美国大豆每吨比巴西大豆便宜约40美元,这本是美国大豆固有的价格优势,但在中国市场却难以体现。 然而,中国对美国大豆征收的23%甚至24%高额关税,彻底抹去了这份价格优势,这让美国大豆在经济上不再具备吸引力,采购行为因此发生了剧烈转变,中国进口商已预订了约800万吨大豆用于9月,以及约400万吨用于10月。 这些大豆订单,无一例外,全部来自南美,这意味着北美供应商在首轮采购中被完全排除在外,这与过去形成了鲜明对比,去年同期,中国采购了约700万吨美国大豆,今年的采购行为展示出一种彻底且决绝的转向。 分析师指出,中国提早锁定南美供应,是为了在第四季度潜在的供应风险来临前建立库存,这表明中国买家的采购决策已从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的风险规避,积极布局,他们正在确保稳定的货源。 中美贸易争端给以巴西为首的南美国家带来了历史性的市场空白填补机遇,它们正凭借强大生产能力和有利政策,巩固全球大豆供应链核心地位。 巴西已成为中国大豆市场的绝对主导供应方,2024年,巴西占据了中国大豆进口总量的71.1%,即便在传统淡季,巴西也展现出惊人的供应能力,例如,巴西7月份的大豆出口量达到了1120万吨。 这同比大幅增长22%,创下了同期的历史最高纪录,巴西具备强大的供应能力,即使在传统淡季也能保持高水平。 今年2月至7月,巴西对华出口大豆总量更是高达5570万吨,展现出巨大且持续的供应能力。 阿根廷也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成为中国供应链多元化的重要补充,7月,阿根廷出口了124万吨大豆,其中高达92%的货物直接运往中国,阿根廷成为中国供应链多元化的重要补充。 近期,阿根廷下调了农产品出口关税,进一步提升了自身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表明南美国家内部政策也在强化其出口优势。 不过,南美供应并非没有上限,有市场观点认为,巴西的产量可能无法完全满足中国的全部需求,预计可能存在200万至500万吨的供应缺口,这为未来的贸易格局留下了变数。 这也暗示着美国供应商理论上仍有进入市场的机会,但前提是必须解决高额关税这个核心障碍。 关税壁垒,正是扭转市场价格信号的关键因素,它彻底改变了以往的贸易流向。 此次供应链转移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单纯的贸易范畴,它深刻影响着全球金融市场,牵动着国家间的政治互动。 同时,它也重塑了市场对未来走向的预期,全球大豆定价基准正受到冲击,中国订单的缺失直接导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价格承压下行,这反映出全球市场对这种结构性变化的敏感反应。 美国总统特朗普曾表示希望中国增加三倍大豆订单,以削减贸易逆差,这表明美方将农产品采购与宏观贸易平衡目标紧密挂钩。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给出了原则性且程序化的回应,表示中方立场一贯明确,建议向主管部门询问,这凸显了农业贸易背后复杂的政治博弈,中方对此采取了原则性且程序化的回应。 中美双方曾同意将关税休战期延长90天,然而,这一临时的外交缓和措施未能改变市场基本面。 贸易商普遍认为,仅仅延长休战期不足以刺激中方采购,市场参与者对短期政治姿态普遍保持谨慎,他们真正需要的是根本性的、可预期的关税解决方案,只有达成实质性的减税或降税协议,中国才可能恢复购买。 实质性的关税削减是恢复贸易的唯一条件,未来贸易格局的走向,将高度依赖于中美两国经贸谈判的最终结果。 总而言之,中美间的关税壁垒如同一个强有力的杠杆,正在深刻撬动全球大豆贸易的既有格局,这一转变不只是贸易数据的简单加减,更是一场涉及买方经济理性、供应方地缘机遇和全球市场预期的系统性重构。 最终,南美供应商巩固了市场地位,而美国出口商则面临着被长期边缘化的风险,全球大豆供应链的未来走向,将持续被大国间的经贸谈判结果所定义和书写。

0 阅读:25

猜你喜欢

叨叨小科天下事

叨叨小科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