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国军营长被日军包围,师长大惊,连忙给他发报,让他突围,还说会派人接应

海诚看趣事 2025-08-21 11:17:31

1939年,国军营长被日军包围,师长大惊,连忙给他发报,让他突围,还说会派人接应他,营长却说,他不是不想突围,而是突围不了! 1939年9月,日军集结十万兵力扑向湖南长沙,企图撕开中国战区的防线。 新墙河北岸的笔架山,因形似笔架得名,地势扼守水路要冲,成为阻击日军南下的关键阵地。 国民革命军第52军195师1131团第3营营长史恩华,奉命率五百官兵在此死守三天,为大部队转移争取时间。 史恩华当时年仅29岁,刚从黄埔军校毕业不久,新婚仅三天便主动请缨出征。 临行前,他将一支钢笔托付战友:“若我战死,请交还妻子,告诉她丈夫死得其所。” 9月18日,日军精锐第6师团五千余人向笔架山发起猛攻。 史恩华指挥士兵依托简陋工事,待日军逼近五十米内才开火,首日击退十余次冲锋,山坡上堆满敌尸。 次日,日军调来飞机轰炸,阵地化为焦土。官兵伤亡过半,弹药几近耗尽。 卫生员撕碎军装为伤员包扎,血浸透的布条散落战壕。 师长覃异之电令史恩华:“任务已完成,若不可为,速向东突围!”史恩华回电:“军人没有不得已的时候。”他深知三面皆敌,突围只会全军覆没,决意死战到底。 第三日黄昏,全营仅存不足百人。日军发起总攻,刺刀寒光刺破硝烟。 史恩华肩部中弹,仍抓起轻机枪扫射。最后时刻,他高喊:“兄弟们,唱起来!”五百残兵沙哑的《义勇军进行曲》盖过炮火,响彻山峦。 史恩华挥舞卷刃大刀冲入敌阵,身中数弹倒下。战后清理战场时,人们发现所有烈士遗体均面朝日军方向,无一人背对敌人。 当地百姓含泪将史恩华葬于岳阳县杨林乡付朝村,立碑“中华魂史营长之墓”。 195师师长覃异之亲撰碑文:“长沙地控南北,倭寇图之久,营长史恩华奋战笔架山与全营壮烈牺牲。”此役歼敌千余人,迟滞日军攻势,为长沙会战赢得转机。 史家两代忠烈:史恩华之兄史恩荣1938年战死台儿庄,兄弟皆未留子嗣。 2011年起,侄子史新生联络民间志愿者,搜集史料为二伯申烈。 2013年9月,国家民政部正式追认史恩华为革命烈士,颁发证书。 2015年9月,史家45名亲属从全国奔赴岳阳烈士陵园祭扫,85岁的弟媳抚碑痛哭:“二哥,我们来看你了。” 近年来,岳阳县成立“新墙河抗战文化保护小组”,抢救整理战场遗存。 2019年,央视纪录片《东方主战场》播出笔架山战役,史恩华事迹广传全国。 2023年清明,史新生携家族第四代幼童再赴笔架山,将一抔焦土装入木匣:“带回家乡,让后人记住血染的土地。”乡亲们自发在荒坡种下五百棵松柏,如今已亭亭如盖。 俗语说“树高千尺不忘根”,笔架山的硝烟散尽八十六载,山脚的放牛娃仍能指认“杀人坡”的弹坑。山风过处,松涛阵阵,恍若当年壮歌未歇。 信息来源: 百度百科《笔架山(湖南省岳阳县笔架山)》 网易新闻《笔架山忠魂:史恩华营长的铁血抉择长沙会战》 新湖南《抗战烈士亲属来岳阳祭拜》 岳阳网《抗战,岳阳大地上不可忘却的烽火岁月》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海诚看趣事

海诚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