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忽略中国?联合国要“搬家”,最新迁址决定出炉,古特雷斯正式敲定,惊动了国际? 首先得明确一个基本事实:联合国总部自1945年成立以来,始终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东河之滨。这片18英亩的土地属于“国际领土”,拥有独立的警察、邮政和消防系统,连美国政府未经许可都不得进入。 这种选址背后是历史形成的国际权力格局。二战后美国作为全球霸主,通过《联合国宪章》将总部设在美国,既彰显自身影响力,也便于掌控国际事务。 所谓“迁址决定”,其实是对联合国机构调整的误读。比如2023年教科文组织在上海设立STEM教育一类机构,这是联合国首次在中国设立直属教育机构,但这类专业机构的布局与总部搬迁完全是两码事。 就像跨国公司在各地设办事处,并不意味着要把全球总部搬走。类似的情况还有维也纳的联合国城,那里集中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等机构,但从未动摇纽约作为核心的地位。 真正让“搬家”传闻发酵的,是近年来美国与联合国的摩擦。比如美国长期拖欠会费,2019年甚至传出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考虑出售官邸来缓解财政压力。 俄乌冲突期间,美国以“技术原因”拒绝给俄罗斯代表团发放签证,导致联大部分会议受阻,俄方因此提议将裁军委员会等机构迁至日内瓦或维也纳。但这些都是特定领域的博弈,远未上升到总部搬迁的层面。 要理解为何“忽略中国”的说法站不住脚,得从联合国的决策机制说起。根据《联合国宪章》,涉及总部迁址这类重大事项,需经安理会推荐并由联合国大会三分之二多数通过,而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拥有一票否决权。 历史上中国曾17次行使否决权,包括2011年连续三次否决涉叙利亚决议,足以证明任何忽视中国立场的提案都无法通过。 更关键的是,联合国总部搬迁面临着巨大的现实障碍。且不说纽约现有的建筑群价值连城,单是200多个成员国的利益协调就是天文数字。 1945年选址时,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洛克菲勒家族捐赠850万美元购地,才促成总部落地。如今若要搬迁,新址的基础设施、外交豁免权、安全保障等问题都需要重新谈判,成本之高难以估量。 值得警惕的是,某些势力故意混淆“机构调整”与“总部搬迁”的概念,甚至编造“古特雷斯敲定迁址”的假新闻,本质上是想制造国际秩序混乱。事实上,联合国作为全球最具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其权威性来源于成员国的共同认可。 无论是美国的欠费问题,还是个别国家的签证争议,都无法动摇联合国的核心地位。正如古特雷斯所言,改革的方向应是优化功能而非另起炉灶,比如在数字化时代探索区域性总部的可能性,但这与“搬家”毫无关联。 中国在联合国中的角色更是无法被“忽略”。作为第二大会费国和维和行动主要出兵国,中国在气候变化、减贫、公共卫生等领域的贡献有目共睹。 2023年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报告显示,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15年超30%,这种经济实力的提升必然伴随国际话语权的增强。 从安理会改革到全球发展倡议,中国始终以建设性姿态参与联合国事务,任何重大决策都不可能绕开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说到底,无论如何改革,中国的地位只会越来越重要,因为在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等全球性挑战面前,没有任何国家能独善其身,联合国的未来更需要中国这样负责任大国的深度参与。
美教授:两千年来,中国从未侵略日本,而日本却多次侵略中国! 美教授这话一出口
【237评论】【14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