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巴三国谈妥了,当地时间8月20日,第六次中国、阿富汗、巴基斯坦三方外长对话在阿富汗喀布尔成功举行 这场会议看似常规外交操作,实则暗藏改变地区格局的重大信号,这是阿富汗塔利班2021年掌权以来首次在本土主办的高级别多边会议。 三国代表坐在一起谈的可不是什么虚的外交辞令,而是实打实的反恐合作、经济走廊延伸和地区安全架构重建。 这场对话最值得玩味的细节在于,三国外长居然把“延伸中巴经济走廊到阿富汗”这种战略性议题摆上了桌面。 要知道CPEC可是中国“一带一路”旗舰项目,现在主动向阿富汗敞开怀抱,说明中方在用经济纽带拴住地区稳定,用基建项目填平安全漏洞。 这比单纯喊反恐口号高明多了,毕竟推土机比坦克更能征服人心,柏油路也比边境铁丝网更能维持长久和平。 巴基斯坦外长达尔这次可是带着血淋淋的数据来的,近期以来巴基斯坦就遭遇了几十起恐怖袭击,其中大部分袭击都被指认源自阿富汗境内的恐怖组织。 达尔当面要求阿方对巴基斯坦塔利班(TTP)和俾路支解放軍(BLA)采取“具体且可验证的措施”,这话说得客气,但分量极重。 毕竟美国刚把BLA和其分支马吉德旅列为外国恐怖组织,巴基斯坦显然在借势向阿富汗施压。 阿富汗塔利班这次的表现倒是值得点赞,主动提出要和中国加强银行业务联系、平衡贸易差额。 这些用词放在四年前根本无法想象,当年这群人还在山洞里打游击,现在居然坐在谈判桌前聊跨境金融监管了。 虽然阿富汗离现代国家治理还有距离,但至少开始学用国际社会能听懂的语言说话,这就是进步。 王毅外长直言“坚决反对任何外部势力插手干涉本地区”,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在敲打谁,而一句“要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这简直是把北约的经典安全理论活学活用在了中亚战场。 最妙的是那句“走出一条合作安全、共同安全之路”,这不就是在讽刺美国那套“以盟友制衡对手”的过时策略吗。 观察这场会谈有个显微镜级别的细节,今年5月三方在北京非正式会晤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突然就把外交代表级别从代办提升到了大使级。 这种微妙变化说明中国调解正在产生化学反应,过去巴阿双方互相指责对方纵容恐怖分子,现在至少能坐在同一张桌子前分享情报了。 西方媒体总爱用“地缘政治博弈”的滤镜看中阿巴对话,但他们都忽略了一个关键点,对于日均收入不到2美元的阿富汗牧民来说,CPEC延伸意味着终于能把松子卖到上海超市;对于巴基斯坦边境士兵来说,联合反恐机制可能少让几个战友送命。 中国在这场合唱中扮演的不是战略扩张者,而是个实在的“问题解决者”,谁修路谁就有路权,谁调停谁就掌握话语权,这比航母外交成本低多了。 这场对话最聪明的设计在于把反恐和发展绑成了组合套餐,光反恐不给活路那是死循环;光发展不管安全那是空中楼阁。 中国同时端出两盘菜,一边是联合打击恐怖分子的硬手段,一边是延伸经济走廊的软诱惑,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升级版,让阿富汗塔利班既没面子翻脸,也没底气耍滑。 或许十年后回看这场喀布尔会谈,我们会发现它悄悄改写了“亚洲之心”的游戏规则,没有西方军队驻扎的情况下,地区国家自己搞定了安全合作;没有世界银行巨额贷款的情况下,用区域互联互通激活了经济循环。 中国在这过程中既没学美国搞民主输出,也没模仿俄罗斯搞势力范围,而是用实打实的铁路公路和油气管道,把三个命运迥异的国家拧成了命运共同体。 这种新模式可能比上海合作组织更灵活,比集体安全条约更实惠,这才是真正让西方睡不着觉的东方智慧。
王毅抵达阿富汗,对阿外长称呼变了,美20年做不到的事,中方可以。据观察者网报道,
【10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