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福州知州黄裳奉诏调查一桩悬案:汴京皇城司密档房突发蹊跷火灾,三箱福建路呈送的摩尼教逆党文书尽成灰烬。是夜,值更老吏暴毙于汴河畔,怀中紧攥半页焦边残卷,上书“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八字朱砂符谶。六十岁的福州知州黄裳接到急诏入京时,绝不会想到这场悬案将开启他二十载悟道生涯,更不会预见那部被后世称为《九阴真经》的武学圣典,竟起源于一场扑朔迷离的宗教浩劫。 崇宁四年正月,黄裳以龙图阁直学士身份奉旨勘校《万寿道藏》。雕版工匠们发现,这位素来温雅的文官总在深夜独坐案前,对着各地收缴的明教典籍蹙眉——那些用契丹文、西夏文乃至波斯密码写就的经文里,暗藏着令人悚然的武术图谱。当他用朱笔批注“此非养生之术,乃破颅断脉之法”时,窗外忽然传来瓦片轻响。皇城司事后在屋顶发现三枚陷入椽木的青铜钱币,排列恰似明教祭祀所用的三际图纹。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校书第七年。黄裳奉命剿灭闽南明教乱党时,在漳州龙溪县山洞缴获一箱隋代遗书。泛黄的纸页间竟有葛洪亲笔注疏:“汉末左慈得南华真传,演天象为九阴术,然杀伐过甚,故隐其要旨于丹诀”。当夜驻地突发瘟疫,随行军士呕吐昏厥,唯黄裳因连日研读道经未进饮食而幸免。太医局查验水井后呈报秘折:“井中硝石硫磺之气异乎寻常,非中原毒物”。 宣和元年(1119年)深秋,辞官隐居终南山的黄裳突然封闭草堂。樵夫听见岩洞里传出金石交击之声,只见石壁上刻满人形搏击图,每幅皆以《道德经》章句为注。最奇的是那些招式竟随月光移动变幻——后来才知是黄裳用荧光苔藓掺和磁石粉所绘。某日大雪封山,邻道观小道士送粮时骇然发现,七十老翁在崖顶演练身法,雪地上足印深仅半寸,排列成巨大的北斗七星阵。 靖康之变那年(1127年),黄裳将毕生所学封入青石函深埋华山。直至金国密探与南宋遗民同时在江湖追寻“九阴真经”传说,世人才知那位校勘道藏的老儒,早已堪破武学至理。而最初皇城司火灾真相终成谜团——南宋周密《癸辛杂识》曾隐晦提及:“崇宁间有摩尼教徒精火遁术,或云彼等欲毁某致命文书”。 1986年华山维修古道时,工人曾在镇岳宫附近掘出宋代石函,内藏鎏金银版刻有《黄帝阴符经》注解,经碳十四检测恰属黄裳生活年代。银版边缘细微的握持磨损痕迹暗示曾被长期研读,而背面肉眼难辨的针孔,若以光线特定角度投射,竟在墙壁显现出完整的人体经络图——这或许正是《九阴真经》最初的模样。九阴真经的作者黄裳真有其人吗
避雷在福州的这个大叔
【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