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美国和乌克兰正式宣布了!8月18日,美国和乌克兰总统在白宫会谈称,美国对乌克兰支持从“赠送”武器变为“出售”。特朗普称拜登政府此前给乌超3000亿美元是“腐败行为”,泽连斯基表示感激能从美买武器,也感谢欧、北约资金。
这一政策调整表面上是一次简单的交易方式变化,实则折射出美国外交政策的深层逻辑——民主价值观背后永远是生意经。
当特朗普冒出那句“拜登政府给乌克兰超3000亿美元是腐败”的指控,恰恰已经证明,美国国内对无限制援助乌克兰的批评声日益高涨。
虽然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美国实际对乌援助只有1340亿美元,但这个数字已经足够让美国军工复合体笑出眼泪。毕竟,美国通过“乌克兰安全援助倡议”(USAI)和“总统提取权”(PDA)这两套组合拳,把纳税人的钱变成了洛克希德・马丁工厂里的导弹零件。
比如雷神公司生产的“爱国者”导弹,每枚成本370万美元,乌克兰要想买,得先让欧洲盟友掏钱当冤大头,以至少1000万美元的价格买入,再转赠乌克兰。这种“中间商赚差价”的操作,比华尔街的对冲基金还狠。
更绝的是美国玩的“库存清仓术”。根据CSIS报告,美国对乌援助中60%的资金花在了国内,用于补充美军库存和支付军工企业订单。比如美国把库存的“毒刺”导弹送给乌克兰后,转头就跟军火商签了6.246亿美元的新订单重启生产线。这哪是援助,分明是给波音、雷神这些军工巨头发年终奖。乌克兰战场上每发射一枚美国导弹,华尔街的军工股就得上升一个百分点!
长此以往,欧洲盟友也扛不住!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提议欧洲资助1000亿美元购买美制武器换取安全保障时,欧盟各国的财政部长们估计都在心里骂娘。
但骂归骂,他们还得乖乖掏钱——毕竟欧洲对美武器依赖度从52%飙升到64%,德国的“豹2”坦克要装美国火控系统,法国的“阵风”战机得用美国导弹。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数据显示,欧洲2020-2024年武器进口额翻倍,其中64%来自美国,简直是美国军工复合体的长期饭票。
美国还把冻结的俄罗斯资产收益算进对乌援助,让乌克兰用敌人的钱买自己的武器,明摆着“空手套白狼”——美国智库调查报告显示,美国通过USAI机制让乌克兰直接向军火商下单,这些贷款最终都成了乌克兰的国家债务。就说那个美国400亿美元援乌法案,只有17%流向乌克兰,36%用于更新美军装备,47%用途不明。这钱哪去了?还不是成了乌克兰的财政赤字!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2014年美国向伊拉克出售30亿美元“艾布拉姆斯”坦克,结果这些装备后来成了ISIS的战利品;2021年美军撤离阿富汗时,价值280亿美元的装备被塔利班转手卖给伊朗,价格低至原价的四分之一。
但美国军工复合体不在乎这些——反正他们已经拿到了订单,至于武器最终落在谁手里,那是五角大楼情报部门该操心的事。
这场游戏的终极逻辑,藏在SIPRI的报告里:2020-2024年美国武器出口增长21%,欧洲从美国进口武器的比例从13%暴增至35%。
当乌克兰士兵在战场上用美国导弹击落俄罗斯飞机时,美国军工巨头的股价正在纳斯达克交易所节节攀升。而拜登政府的“战略目标”,说白了就是把乌克兰变成全球最大的武器试验场,同时把欧洲绑在自己的战车上来购买美国军火。毕竟,在华盛顿的政治词典里,“民主价值观”永远排在“季度财报”后面。
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