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印度对我们的态度发生了转变。那个兴致勃勃参加G7峰会的印度,可以说是闷闷不乐地从西方回来了,这才促成了这种转变。 这些年印度在美国“印太战略”里一直很积极,也曾希望能靠着西方的支持捧高自己,幻想着能承接全球产业链转移把自己打造成亚洲新工厂,可西方嘴上答应得挺多,实际上直接投入到产业里的资金和资源则一直有限,大部分还是盯着金融和服务业那块。 印度也开始慢慢发现自己在大国博弈里其实只是个棋子,关键技术和高端产业链始终没有机会拿到手里。 刚过去的G7峰会可以说让印度一下清楚了形势,本来以为能在会上得到新认可和实质上的援助,结果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西方国家和印度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分歧,比如供应链调整和俄乌冲突的立场。 这次经历后印度明显感受到,自己在西方国家眼里并不是一个平等的合作伙伴,而更多像是工具,帮西方牵制中国的作用大于其他。 除了外部冷遇,印度国内的经济问题也越来越难缓解,制造业基础打不牢、产业链不完整,很多原材料和核心部件还得大量进口,其中相当一部分都依赖中国。 数据显示,两国之间有着巨大的贸易逆差,这也让印度更明白现在的国内发展根本离不开和中国的合作,无论是消费类产品还是新兴领域的原材料,对抗只会消耗自身资源,而且与中国在体量和发展速度上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单凭自身条件想接管中国制造几乎不可能。 边境的缓和、贸易的开放其实更多是被内外双重压力推着走的,跟随过去那种把中国当“头号对手”的思路已经不切实际,搭建合作才有机会缓解自身的问题和压力。 虽然两国在边界、经济、地缘等方面还有很多分歧,但未来的中印关系大概率会走上边合作边博弈的新路子,对于印度来说这不算是彻底的“转向”,但已经表明了更多务实和理性的态度。 你怎么看待印度这一系列动作,是权宜还是长远计划?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观点
王外长刚离开,印度就改口不认账,中方发表强硬声明,一点没惯着王外长结束访印才
【374评论】【1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