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和妻子正在吃饭,突然,敌军踹门而入:“抓住朱德!”妻子灵机一动,抓起一个脸盆就塞给了朱德,还大声喊了一句话,敌军听后,竟撇下朱德就冲了出去。 “不去给军长打水,愣在这里干什么?”伍若兰一声厉喝,将脸盆塞到身旁那个衣衫褴褛的男人手里,眼神里没有丝毫犹豫。 当时朱德和他的妻子伍若兰正在一间简陋的民房里准备吃饭,十几个敌军士兵踹开门冲进来高声喊着“抓住朱德!”时,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那时的朱德43岁,是国民党重金悬赏的“首领”,而伍若兰只有26岁,怀有4个月身孕。 危急存亡关头,伍若兰做出了一个改变历史走向的决定,她没有惊慌失措,而是瞬间扮演起一个对“伙夫”颐指气使的村妇,将脸盆扔给朱德并命令他去打水。 伍若兰深知朱德对中国革命不可替代的价值,他不仅是红四军的核心领导人,更是士兵和群众心中的精神支柱。相比之下,她认为自己的生命价值次于朱德和未出世的孩子,所以在那一刻促使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可能牺牲自己保护朱德的方案。 朱德当时身上穿着的粗布衣衫,脸上也净是土灰,再加上对方完全没想到这个看似普通的村妇竟是受过良好教育的革命者,这才被骗了过去。 成功掩护朱德撤离后,伍若兰并没有选择安全撤退,而是主动带领部分红军引诱敌人,为主力部队突围争取机会。不幸的是,在逃脱过程中她被敌人射中腿部被捕,当国民党军队得知她是朱德的妻子,如获至宝,期望从她口中获取红军的军事机密。 但在接下来的审讯中,伍若兰展现了惊人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面对敌人的逼问,她始终咬紧牙关。当审讯人员问毛主席和朱德的行踪时,她毅然回答:“他们在群众的心里。” 甚至在被敌人以她未出世的孩子相威胁时,她依然坚定地说:“革命一定会走向成功,像你们这样顽固的反动派也会被消灭。”在经历了数天的折磨后,怀有身孕的伍若兰被敌人杀害于刑场。 这位年仅26岁的女性用生命诠释了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回过头来看这段历史,伍若兰的英勇行为不仅仅拯救了朱德个人的生命,更可能改变了中国革命的进程。试想如果当时朱德被捕或牺牲,红四军可能面临群龙无首的局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乃至后续的中央苏区形成都可能受到严重影响。 历史往往悬于一线之间,而伍若兰就是在那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普通人——却做出了非凡的抉择。 伍若兰的生命虽然短暂如流星,但其光芒却永恒地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她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有些东西比个人生命更重要,有些价值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追求和守护。 信息来源: 红网丨永不凋谢的兰花-伍若兰 文丨小王 编辑丨史叔 #缅怀革命先烈#
此人军衔不好评,元帅、大将都可能,他说:苏联同职务是元帅“1955年3月15日
【4评论】【2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