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月28日,志愿军战士潘天炎因为生理需要去附近的草丛解决,回来后却意外发现阵地上空无一人,这时美军展开冲锋,在这个寒冷的朝鲜战场,19岁的潘天炎创造了一段战争传奇。 在朝鲜战场的寒冬里,一位19岁志愿军战士潘天炎因生理需要短暂离开阵地,返回时竟发现战友全无踪影,美军正发起猛烈冲锋。他将如何凭借有限武器独自坚守,创造奇迹般的传奇? 潘天炎出生在湖北枝江一个普通农村家庭,那时候日子苦,1932年他来到世上,没几年日本侵略者就祸害家乡。1942年,父亲被日军殴打致死,母亲也因病离世,当时他才10岁。从小没了爹妈,潘天炎早早尝到生活艰辛,靠乡亲接济长大。1949年,解放战争后期,他被国民党抓壮丁,扔到湖南战场上。没多久,国民党部队被解放军打垮,他成了俘虏。解放军政策好,没为难他,还教育他道理。潘天炎一看,这支军队是为老百姓打仗的,就主动要求加入。虽然他个子小,起初没被批准,但他不放弃,帮着干活表现好,最终破格入伍,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入伍后,潘天炎训练刻苦,很快就适应军营生活。1950年,美国干涉朝鲜内政,侵略军打到鸭绿江边,中国不得不出兵保家卫国。10月,潘天炎随志愿军38军112师334团首批入朝,当机枪副射手。朝鲜冬天冷得刺骨,志愿军装备简单,补给靠后方运,战士们忍饥挨冻,坚持战斗。部队的任务是阻击敌军,守住汉江南岸阵地,不让美军北上。 1951年1月,汉江阻击战打响。美军集中几个师,坦克飞机大炮全上,火力凶猛。潘天炎所在连队奉命守鼎盖山高地,这地方战略位置关键,能控制周边通道。部队天亮前赶到,挖战壕布火力点。战斗持续几天,连队打退敌军几次进攻,造成敌方不少伤亡。1月28日中午,潘天炎肚子不舒服,去附近草丛解决生理需要。几分钟后回来,发现阵地上空无一人。原来,上级下达转移命令,调整部署避开敌火力密集区,但他没赶上通知。这时,美军正好展开冲锋,从山下扑上来。 潘天炎没慌,决定守住阵地。他手里就一支卡宾枪,几枚手榴弹,还有战友留下的弹药箱。敌军分成小组推进,以为阵地没人,胆子大起来。潘天炎扔手榴弹炸倒几个,暴露位置后,敌军用机枪炮火覆盖。他东躲西藏,利用地形反击,把手榴弹改成陷阱,绊倒一批敌兵。敌军误判兵力,组织九次进攻,都被他击退。整个过程持续八小时,他歼灭敌军三十多人,伤百余,确保高地没丢。 战斗结束,增援部队赶到,合力赶跑残敌。潘天炎负伤多处,脸上炮弹碎片留下永久黑点疤痕。这些疤痕成了他英雄标记。事迹传开,志愿军总部记他大功两次、小功两次,授“青年英雄”称号,朝鲜也发军功章。1953年,他在北京受到毛主席接见。那一刻,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毛主席鼓励他继续为人民服务。 潘天炎的故事不是传奇那么简单,它体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铁血担当。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像他这样的普通人,用实际行动保卫了国家尊严。战争结束,他回国继续工作,日子过得朴实。晚年,他在家乡枝江安度,教育后辈忆苦思甜。潘天炎于2015年去世,享年83岁。他的事迹被写进38军军史,编成连环画,流传至今。 回想那场战争,美国仗着武器先进,企图称霸,但志愿军靠意志和智慧,打出国威。潘天炎一人守阵地的经历,告诉我们,关键时刻,个人力量也能扭转局面。今天,我们生活和平,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潘天炎的精神,激励一代代中国人前进。 抗美援朝胜利,靠的是党的领导和人民军队的英勇。潘天炎的事迹,是无数英雄的缩影。它提醒我们,面对外来侵略,必须团结一致。这样的故事,让人感慨万千,也值得深思。 潘天炎的英雄事迹激发了志愿军士气,推动部队更坚定作战。类似孤胆英雄,在战场上层出不穷,共同铸就胜利基础。他的经历,还被用作教育材料,教导战士们忠诚祖国。 如今,枝江当地建了纪念馆,保存潘天炎遗物,让年轻人了解历史。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学习英雄精神。潘天炎的孙辈,也以爷爷为荣,传承家风。 总之,潘天炎的故事,是抗美援朝宝贵财富。它不光是过去,更是今天前进的动力。我们要牢记历史,维护和平,建设强国。
1951年1月28日,志愿军战士潘天炎因为生理需要去附近的草丛解决,回来后却意外
蕊蕊聊过去
2025-08-23 14:22:48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