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旦,她成绩一贯靠前,很快就被选中公派留学。那时候,国家派学生去国外,期望他们能把知识带回来,真的是寄托了很大希望。 但事情没按期待的方向走。等她到了美国,接触到全新的科研氛围,一切都变了。哈佛实验室的条件、设备、研究氛围,和国内差距实在太大。 事实证明,她在美国的科研成就是真的顶尖。她发现了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关键基因,提出“程序性坏死”这个研究方向,还拿到哈佛医学院的终身教职,成为第一个亚裔女性教授,后来又入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她实验室培养了一批批学生,很多人已经成了领域内的重要学者。虽然人远在美国,她和中国的联系其实没断过。 2020年,她终于决定回来,彻底在国内展开工作。她辞掉哈佛的职位,把经费、成果、技术都带回中国,带领团队攻关神经退行性疾病。 袁钧瑛这条科研路,很多人评价不同,有人觉得她当年不回国是“逃避责任”,也有人认为她后来回来的价值更大。 我个人觉得,她的选择挺现实的。如果她在科研条件不完善的年代硬要回来,很可能研究前期就被卡住,什么成果都做不出来。
在中国留学回国的越南女孩发视频怀念自己的留学生活,称自己是“中国留学的受害者”。
【96评论】【4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