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礼崩乐坏,权贵荒淫,百姓艰难。在这个乱世,一个关于“国君夺人妻”、“殉情化蝶墓上异象”的古老传说,在宋国悄然流传开来。 话说宋康王出巡途中,遇见一对年轻夫妻。丈夫是个小吏,衣着普通,低头哈腰。妻子却不一样,身段婀娜,眉眼生香。康王一扫,心中起念。他不要江山,不要政事,只要这一个女人。 他开出条件,高官厚禄。可谁知,那男人不为所动,回到家里,与妻双双自尽。王气疯了,下令将两人分葬。却没想到,几天后,两座孤坟之间,竟长出两棵小树,枝枝缠绕,根根相接,仿佛亡者未曾分离。 宋康王,又名宋偃,是战国初期宋国的君主。此人喜武好猎,外出游玩比朝会频繁。史书虽无详细描述其私德,但从传下来的种种故事看,他对美色的痴迷远超政事。 他有权,也有钱,更有欲望。平日宫中佳丽成群,还不够,他更爱“寻常巷陌中的惊鸿一瞥”。 这次出巡,据说是一次“微服私访”。沿着宋国桑林之路,车驾刚过边口,就被一个女人惊住了。他立刻停车,盯着不远处那名妇人采桑。 她穿着寻常青衣,肩头还搭着晒布条,可动作柔和,眼神清澈。康王一眼认出:这不是宫女,不是贵妇,却比谁都耐看。 派人一问,才知她是韩凭之妻。韩凭,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吏。康王心中冷笑,这种美人,怎能埋在破庙里?他打定主意,要人也要名。 康王回宫,当夜难眠。第二日便召韩凭入宫,表面谈事,实则试探。他许诺职位,给金银,只问一件事——把妻子献出来。 换做旁人,也许会犹豫。但韩凭没犹豫。他脸色铁青,什么都没答,回家就把实情告诉了妻子。夫妻俩对望一眼,心中已有决定。 当天夜里,韩凭在宅内悬梁,何氏抱着他的尸体哭成一团。第二天,她穿上嫁衣,从后院跳井自尽。 消息传来,康王勃然大怒。他不信这两人如此刚烈,也不愿被流言缠身。他下令分葬,不许合坟,甚至亲自定点埋人。两人一个葬东,一个葬西,中间隔着整整两条街。 百姓议论纷纷。有人说康王是暴君,有人说韩何是真爱,更有人说,这还没完。 几天后,有人深夜过坟地,发现了异常。那两座孤坟之间,各自长出一棵小树。起初没人在意,但没多久,树枝开始延伸,方向分明,正朝彼此靠近。 再过十日,枝叶相接,交缠成结。风吹不散,刀砍不断。白天像龙飞凤舞,晚上像人影相拥。人说,那是韩凭与何氏的灵魂,在用另一种方式相守。 康王闻讯,半信半疑。他带人前去观看,亲眼看见两树相连,冷汗直流。他命人砍树,第一斧下去,血流如注。再砍,一股异香扑鼻。再砍,地动坟裂,刮起黑风。 康王惊惧,仓皇而退。从此再不提此事。有人说他梦中常见两人索命,几年后病死宫中。 百姓却记住了这对夫妻。他们的墓,被称作“连理坟”,两树则被叫做“相思木”。每逢清明,烧香祭拜的,不是王亲贵族,而是一对对小夫妻。 从史书角度,这件事并无明确记载。《史记》提到宋康王,但未言及韩何。《战国策》《左传》皆无此事记录。唯一能查到的,是东晋人干宝的《搜神记》,提及此殉情故事,还有“木连枝”异象。 后世诸如《酉阳杂俎》《太平广记》也有所述,只是版本略有差异。有说何氏服毒,有说韩凭刺腹,但情节核心一致——为爱殉情,感天动地。 也有考古学者实地调查过所谓“连理坟”,但并未找到确凿墓葬证据。地方志中提及此地曾有“夫妻坟”,但时间线模糊,真假难辨。 不过,文学作品、戏曲舞台、民间传说倒是热闹非凡。明清小说多有改编,清代戏曲《韩凭夫妇》更是传唱百年。有人说,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感情,真。 是对抗权力?是生死相随?是愚忠?是烈爱?每个人都有答案。 宋康王有权有势,强夺不成反遭惊悚;韩凭何氏无名无权,却以死留下千年传说。两人原本卑微,却因不屈,被载入民间记忆。 坟前两树,风雨不倒。枝枝缠绕,胜过山盟海誓。世人传唱,不是为了控诉谁,也不是为了神化谁,而是为了告诉后人:有些感情,可以穿越权势,穿越生死,甚至穿越时间。
彭越被杀后,头颅被悬挂在洛阳街头示众,好友栾布冒死祭奠。刘邦大怒,把栾布抓了起来
【28评论】【3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