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美国4倍”,中国还是太低调了,联合国前不久发布了一份报告,中国工业产值2030年预计将占比全球45%,是美国4倍以上! 和二十多年前相比,现在的中国已经脱胎换骨。过去中国在世界工业版图上还只是个“小角色”,可现在早已是主角。谁要是想在世界市场上称王称霸,避不开中国的巨大工业体量。 很多国家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因为中国不仅自己东西会做,还啥都能做。从造小小的零件到大型机械设备,没有中国工厂做不到的,只有没见过的。 那到底是什么让中国能有今天这样的底气?其实答案很简单,第一,中国建立了一套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这种完善程度,在世界上几乎没有第二个国家能比。大到重型装备,小到日用百货,中国工厂统统能生产出来。 外部市场遇上风浪,国内庞大的内需市场还能兜底,这就让中国企业有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光内需一放开,企业的产能很容易就消化掉了。有了这些“底牌”,谁还敢小瞧? 中国工业能做到今天,还少不了技术的加持。最近几年,不光是论文数量变多,在高端专利、科技创新这一块中国也频频刷榜。 其实光靠庞大基数还不够,要想让世界服气,先进技术才是王道。比如新能源车这些新兴产业,以前国外看不上,现在产销量稳居全球第一,技术一点也不落后,还能带着上下游关联产业一起腾飞。 外部的压力从没断过,像中美贸易争端、技术封锁,说不担心是不可能的。可正因为有这些挑战,中国工业反而更懂得未雨绸缪。 面对卡脖子的技术难题,组织力量攻关,供应链重新梳理,关键零部件越来越能自给。 就说那些原本极其依赖进口的核心元件,短短几年内已经有了扎实的国产替代。虽然这一过程艰难,但正是这样闯过来,才让中国制造变得更有韧性。 和别的工业国家不同,中国企业不仅在国内竞争大,还时刻琢磨着如何走出去。比如“一带一路”沿线,分工合作,把工厂开到别人家门口,大家一起做生意。 这样一来,中国企业赢了市场,沿线国家也能同步加快自己的工业化过程,你说这种共赢,谁不想要? 把目光放到老百姓生活里,工业的腾飞也早已带来了变化。 价格更厚道、质量更靠谱的家电手机随时能买到,工作机会也随之增加,本地工厂越多,周围的就业、物流、服务业都能火起来。 连科技进步也让生活变得更方便,比如智能制造,未来无论是在买东西,还是户外出行,大家都能享受到工业升级带来的新体验。 世界各国对中国的工业大跃进,态度就完全不一样了。发展中国家很乐意加入合作大潮,觉得中国带路有肉吃。而那些老牌发达国家坐不住了,不断出台各种限制和封锁措施。 中国这些年就是靠质量好、价格实在站住了脚跟。只要能持续创新、不断升级,中国工业将继续巩固地位,不仅让国家变得更有底气,也让普通人的生活有了新盼头。
放宽心这是很正常的逻辑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