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一位广西女子自称是毛主席的女儿,工作人员认为对方是骗子,毛主席却连忙表示:“让她来,我想见见她。” 1973年的一天,一封写着“外交部王海容同志转呈毛主席”的信件被送到中南海。 信封落款是“广西女儿”,工作人员起初有些迟疑,但王海容还是将它放在了毛主席待阅文件的最上方。 病榻上的毛主席读到信中那句“自离开北京,这八年来,无论是在天山脚下,还是在西湾河畔,我都非常想念您老人家”时,一眼就认出了写信的人。 他放下信纸,立刻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让她来,我想见见她。” 这位自称“广西女儿”的女子叫岑荣端,是广西贺县的壮族姑娘。 她和毛主席的情谊始于1958年。 那时19岁的岑荣端在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当舞蹈演员,从小梦想见到毛主席的她,终于在一次中南海舞会上被选为中央首长伴舞。休息时,她鼓起勇气提出想见毛主席,没想到愿望很快成真。 毛主席见到她,亲切地问她姓什么。听她回答姓“岑”,毛主席笑着说:“广西姓岑的多,《百家姓》里没有这个姓,《千家姓》里才有。”还推测她是壮族人。 后来岑荣端回家询问父母,果然证实了祖上是壮族。毛主席对姓氏的熟稔和判断的准确,让她又惊又喜。 那次见面后,岑荣端常有机会为毛主席伴舞。 毛主席喜欢和她聊天,尤其爱讲广西的历史故事。听说她家乡附近的大藤峡是明代瑶族起义之地,毛主席当场挥毫写下“大藤峡”三个字送给她。见她跳舞时轻盈灵动,毛主席打趣说:“天上飞云端,地下稳生根,你跳起舞来像站在云彩上,不如改名叫‘云端’吧?”岑荣端欣然接受,从此以“岑云端”为名。 这份特别的缘分,就像老话说的“滴水穿石”,日常点滴的关怀渐渐积累成深厚的情谊。毛主席还曾赠她一本《鲁迅批孔反儒文辑》,在扉页亲笔题写“赠岑云端同志”,这份礼物让周围许多人羡慕不已。 后来岑云端因工作调动离开北京,先后去了福建、广西。 时间越久,她对毛主席的思念越深。1973年,她终于提笔写了那封署名“广西女儿”的信。 毛主席的回应让她喜出望外。1974年春节,她接到通知赴京见面。 躺在病床上的毛主席见到她,仍像过去那样唤她“广西女儿”,两人聊起大藤峡的往事,屋子里暖意融融。 临走前,毛主席还和她拉钩约定“每两年见一次面”,玩笑说谁做不到就要罚“一百架飞机、一百门大炮、一百斤猪肉”。这份超越血缘的亲情,在说笑间显得格外珍贵。 1975年岑云端再次赴京探望时,毛主席的身体已大不如前,看文件需要人搀扶,说话也少了。 她默默守在旁边,心里沉甸甸的。1976年毛主席逝世,岑云端作为广西代表参加了吊唁仪式。 她把珍藏多年的“大藤峡”手迹捐赠给家乡贺县博物馆,让这份情谊有了历史的见证。 晚年她回到广西从事舞蹈教学,常对学生讲:“文艺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话正是当年毛主席聊天时说过的心得。 岑云端退休后一直低调生活,但始终未忘传承这段历史。 2018年央视纪录片《情系人民》采访她时,她展示了与毛主席的合影和题字,感慨道:“没有毛主席,哪有我们少数民族今天的日子。” 2021年,她将私人收藏的史料捐赠给贺州博物馆,其中包含多张与毛主席的珍贵合照。 2023年“壮族三月三”活动,94岁的她坐着轮椅出席,现场教孩子们跳民族舞的身影被《广西日报》拍下。 去年贺州成立“红色文化研究会”,她担任顾问,为年轻人讲述那段“一根扁担挑真情”的岁月。如今的她虽行动不便,仍坚持参加公益活动,就像当年跳舞一样,把余热献给了这片土地。 信息来源: 1. 《释姓析名皆学问,浮想联翩说古今:毛泽东趣谈〈百家姓〉》(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2. 《北海培养输送运动员代表广西参加2025全运会Breaking霹雳舞项目决赛!》(广西新闻网) 3. 《壮族姑娘上北京,握手同欢主席亲》(中国人大网)
1973年,一位广西女子自称是毛主席的女儿,工作人员认为对方是骗子,毛主席却连忙
海诚看趣事
2025-08-25 14:21:25
0
阅读: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