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李克农外出散步,一个戴草帽的老农朝他扔了一个纸团,直到他弯腰捡起纸团

万物知识局 2025-08-26 10:56:33

1937年,李克农外出散步,一个戴草帽的老农朝他扔了一个纸团,直到他弯腰捡起纸团才离开,李克农打开一看,脸色大变:“日本特务要刺杀白总长,务请转告他切切不可大意!”

1937年夏天,南京的天气格外闷热,李克农刚从五台山看完新到的德国高射炮,顺着人少的街道往回走。

路边蹲着一个戴草帽的老农,看起来像是在打盹,等李克农走近,那人突然抬手扔过来一个纸团,正落在脚边。

李克农没有立即去捡,他先是用脚尖轻轻一拨,把纸团挪到裤脚旁,再假装系鞋带,顺手把纸团抄进口袋,整个动作一气呵成,等他再抬头时,老农已经不见踪影。

纸团上只有六个字:“白,云墅,六人,夜里,枪。”这简短的信息背后暗藏杀机,指的是有人要在夜间袭击住在青云墅的白崇禧,出动六名携带枪支的杀手。

李克农没有贸然行动,他先派人从军火渠道暗中调查,果然发现日本特高科最近搞到六支德国毛瑟枪,还专门组建了一个秘密行动小组,住在日侨区。

送信人的身份也查清楚了,不是什么老农,而是一名潜伏多年的红军战士,名叫覃瑞义。

他1934年随红二十五军北上时在黄安失散,没能跟上大部队,就留在南京隐姓埋名,扮成贫民在日伪控制的区域看大门,一待就是十年,从未暴露。

情报核实后,李克农联系了安插在白崇禧身边的红色特工谢和赓,将纸团内容转交给他。

谢和赓当即以军统情报的名义将消息呈报给白崇禧,白崇禧一看立刻加强戒备,但谢和赓还建议他来个金蝉脱壳,明里青云墅照常灯火通明、炊烟不断,暗里白崇禧早已移居清凉山净觉寺。

当晚果然有六名黑衣刺客摸进青云墅,结果被埋伏的国军特种部队包了饺子,两人被击毙,三人受伤逃跑,一人投井自尽。

白崇禧事后查看报告,还特意表扬军统情报及时,谢和赓低头未语,李克农始终没有露面,纸团也早已烧成灰。

事后军方追查情报来源,一无所获,李克农曾秘密约见覃瑞义,见面地点选在郊外一个废弃碉堡 里,覃瑞义只说看不惯国家被糟蹋成这样,李克农便安排他之后直接与谢和赓联络,覃瑞义于是继续潜伏南京直至抗战胜利。

战后中共重建组织,覃瑞义主动归队,但因为档案缺失,只能凭行动记录确认身份,他没有回乡,主动请缨去云南边境守侦察站,几十年从不提往事,1984年因肺病死在临沧山口,骨灰埋在哨所旁,没有墓碑,只有一块石头刻着“老覃”二字。

白崇禧对这件事一直记在心里,几次提起都说共产党连敌人的阴谋都看得更清楚,1949年初他曾秘密联系华东野战军表示愿意谈判,但条件太多未能达成,后来南京失守,他带兵南撤,不再过问情报事务,去台湾前最后一次讲话,仍提到青云墅那晚,咬牙说信不过你们,但那晚救了我一命。

至于到底是谁救了他,没人说得清,那个纸团也没人留下,就像老南京的风,早就吹没影了。

覃瑞义的故事后来被零星记载于地方志和军事档案中,他的云南边境侦察站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被改建为边防哨所,至今仍有士兵驻守。

谢和赓于1980年代公开了部分回忆录,提到南京时期的潜伏工作,但未具体提及纸团事件,李克农的传记中则简单带过“37年夏挫败一起刺杀行动”。

2018年,南京民间历史爱好者在青云墅旧址立了一块说明牌,简要介绍1937年发生的未遂刺杀事件,但未提及覃瑞义的名字。

白崇禧在台湾的晚年回忆录中写道:“世事如棋,乾坤莫测,那夜若非一张纸条,历史恐怕早已改写”。

信息来源: 1.《覃瑞义传》,云南边防档案馆 2.《谢和赓回忆录》,人民出版社 3.《白崇禧晚年谈话录》,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4.南京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京民国事件簿》 5.中新网报道:《南京青云墅历史标识牌设立》

0 阅读:88

猜你喜欢

万物知识局

万物知识局

每天一个小科普,了解更多新知识 归之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