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陈赓的车在哈尔滨被一个交警拦下,他直接拉开车门坐到车里,随后对司机说

蕊蕊聊过去 2025-08-26 14:23:11

1953年,陈赓的车在哈尔滨被一个交警拦下,他直接拉开车门坐到车里,随后对司机说了一个地址,警卫员刚想赶他下去,就被陈赓一个眼神制止 在1953年那个夏天,哈尔滨街头一辆普通轿车被突然拦停,一名交警毫不客气地钻进来,指手画脚要司机送他去局里。车上坐着谁?这事会怎么收场? 1952年6月,党中央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的筹建任务交给陈赓同志,从朝鲜战场调他回国。学院选在哈尔滨,陈赓同志一到就忙开了,协调师资、基建、招生,各项工作紧锣密鼓。那时候,新中国刚成立没几年,东北工业基础好,哈尔滨作为重镇,正大力发展,可有些地方风气还不正,官僚作风时有冒头。陈赓同志为人正派,直来直去,早年跟着党干革命,经历过长征、抗日、解放战争,从不搞特殊化。他到哈尔滨后,天天跑工地、开会,常常在车上眯会儿眼,养养精神。学院建设从1953年4月奠基,进展快,到6月已初见规模,9月1日就要开学了,得赶紧办手续。 那天上午,陈赓同志坐车去市政府谈事。车子开到路口,被一名交警拦下。他没检查车辆,直接拉开门坐进来,对司机说去局里。警卫员想赶人,陈赓同志一个眼神制止了。车就这样继续开,交警靠在那儿休息,没一点客气。司机憋着气,按指示往市政府走。到了大门,陈赓同志让警卫员叫吕其恩同志过来。吕其恩1952年12月刚任哈尔滨市长,跑来一听情况,脸都变了。陈赓同志直言,这不是小事,是官僚作风的表现,得好好查查。 吕其恩同志重视起来,当场表态要整顿。陈赓同志强调,哈尔滨是东北门户,学院在这建,学生来自全国,多是军人子弟或青年骨干。要是让不良风气影响了,军事教育怎么搞?三反运动刚过去不久,可不能让官僚主义死灰复燃。那交警仗着点小权,就敢拦车占便宜,其他人呢?权力得为人民服务,不是搞特权。吕其恩同志借这事,发动全市检查,打击腐败,改进作风。哈尔滨风气为之一新,机关干部更接地气,群众反映好。 陈赓同志办学院,本着实事求是原则,从不讲排场。他请苏联专家帮忙,但坚持自力更生,培养中国自己的军事人才。学院开学后,第一批学员严抓作风,学技术、练本领,为国防建设打基础。这事虽小,却反映出党的领导干部带头纠风的重要性。新中国建设靠大家,官僚主义是绊脚石,得时时警惕。 通过这事,哈尔滨干部群众认识到,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得用在正道上。陈赓同志的做法,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本色,直指问题,不护短。吕其恩同志也借机推动工作,城市发展更快。学院建成后,源源不断输出人才,推动国防现代化。 回顾历史,这样的故事告诉我们,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陈赓同志从朝鲜战场转战教育一线,始终保持革命本色。哈尔滨那年夏天的小插曲,成了整顿的契机,确保了学院顺利招生,避免不良影响扩散。 如今看,这事提醒大家,别小看小毛病,积少成多就坏大事。党的领导干部就该像陈赓同志那样,遇事不回避,直面问题。

0 阅读:1
蕊蕊聊过去

蕊蕊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