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李在明出发时有多硬气,现在就有多狼狈,谁能想到,李在明这次访美,本想在国际舞台上大展身手,结果却被美国狠狠拿捏,陷入两难困境! (参考资料:2025-08-25 极目新闻——李在明首次访美仅2名美官员迎接,韩媒嫌弃接待团简陋;李在明强硬表态:美方对驻韩美军的灵活性等提了要求,但“我们很难同意”) 李在明踏上访美之旅前,在国内可谓是意气风发,他打破了韩国总统上任后优先访美的惯例,先访日再赴美,这一大胆举动背后,似乎透露出他对自身外交手腕的自信。 在与日本首相石破茂的会谈中,他就加强安全领域战略沟通、推动氢能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合作达成诸多共识,还发表了时隔17年的首脑会谈共同文件。 对日态度的大转变,从曾经就历史等问题多次批评日本,到如今声称要管控分歧、发展面向未来的两国关系,甚至为过去的“慰安妇”问题协议辩解,李在明试图展现出包容与务实的姿态,来宣告他在外交上的主动权与掌控力。 带着这样的气势,李在明飞赴美国,期待在这场重要的外交会晤中,为韩国争取到有利的地位,然而,当他抵达美国华盛顿安德鲁斯空军基地时,迎接他的却是美方“最低规格礼宾”。 美方仅派出国务院副礼宾长和韩裔美军上校迎接,与以往韩国总统访美时至少有礼宾长和部长级官员陪同,甚至2008年小布什亲自迎接李明博的待遇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这一安排,如同一盆冷水,瞬间浇灭了李在明出发时的热情与自信,也让韩国舆论炸开了锅,尖锐批评这是“对韩国尊严的冒犯”,更有人解读这是特朗普政府给李在明的下马威,预示着他的此次美国之行可能不会顺利。 果不其然,访美行程中的重重困难接踵而至。 在经贸议题上,尽管韩美在7月底已达成初步贸易协议,美方将韩国输美产品关税降至15%,韩国也承诺对美投资3500亿美元并采购1000亿美元能源产品,但美方却要求通过李在明此行将协议内容以文件形式细化。 这其中,明确包括投资资金的具体分配、能源采购的价格机制及交付安排等,还强调其投资中,绝大多数收益需用于美国民众,并由美方完全控制资金流向,这对于韩国来说,无疑是对经济主权的巨大挑战。 韩国守住了大米和牛肉市场,却让汽车关税从韩美自贸协定下的零关税升至15%,削弱了现代、起亚等车企的竞争力,而承诺未来四年采购1000亿美元美国液化天然气,更是直接冲击了其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 对此,韩国内部充满了担忧,这相当于美国直接控制了韩国的能源安全问题,在野党更是将李在明的这一行为评价为“卖国”,韩国民众也因为担忧经济主权受损和农产品市场开放冲击民生的问题,降低了对李在明的支持率。 在安全议题上,特朗普政府提出的“韩美同盟现代化”要求,更是将韩国推向了地缘政治的风口浪尖,美方主张提升驻韩美军战略灵活性,这可能使韩国更深地卷入美国的战略布局,增加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复杂性。 一旦韩国同意这一要求,驻韩美军可能会被用于应对朝鲜半岛以外的冲突,这将严重威胁到朝鲜半岛的稳定,韩国也将面临被拖入地区冲突的风险,国家安全将处于更加被动的地位。 同时,美国要求韩国大幅增加国防开支,将国防开支占GDP比例提升至5%,这远远超出了韩国的财政承受能力,将进一步挤压韩国政府在民生、教育、医疗等领域的财政投入,引发国内民众的不满,加剧社会矛盾。 面对美方的这些要求,李在明虽明确表示“难以同意”,但又迫于压力承诺“将通过协商调整分歧”,这种左右为难的处境,让他的访美之旅显得无比狼狈。 李在明此次访美,本想在国际舞台上展现韩国的风采,为韩国争取更多的利益和发展空间,却没想到被美国狠狠拿捏,美国凭借其强大的实力和单边主义要求,让韩国在经济和安全等核心议题上陷入两难。 李在明试图在美日韩合作、对华关系修复与对朝缓和之间寻找平衡点,但在美国的强势压力下,他的政策操作空间极为有限。 若无法对美在贸易、安全等核心议题上守住底线,韩国可能陷入“安全依赖加深、经济主权流失、外交信誉受损”的恶性循环。 李在明出发时的硬气,在现实的残酷打击下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狼狈与无奈,韩国能否在这场复杂的大国博弈中维护国家利益,找到平衡点,不仅考验着李在明的政治智慧,也将对韩国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这场访美之旅,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韩国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艰难处境。
[太阳]李在明出发时有多硬气,现在就有多狼狈,谁能想到,李在明这次访美,本想在国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8-26 15:21:0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