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狂买“过时”光刻机,美国专家惊出冷汗:他们在下一盘大棋!   美国对中国

芸霄记史 2025-08-26 15:27:06

中国狂买 “过时” 光刻机,美国专家惊出冷汗:他们在下一盘大棋!   美国对中国芯片产业的遏制手法大多聚焦在高端光刻机上,尤其是极紫外(EUV)设备,试图阻断中国迈入先进制程的步伐。   可让美国专家没想到的是,中国却成了荷兰ASML公司“深紫外”(DUV)设备最大的客户,大批购入这些被西方认为没什么前途的“老机器”。   短短两年,ASML在中国市场的收入猛涨,2024年上半年中国订单占到公司整体的近一半,这引发了不少美国科技评论者的担忧,因为这背后显然有更长远的策略考量。   美国原本认为,禁止高端设备出口就能彻底遏止中国半导体崛起,可中国的企业拿到DUV光刻机后,并没有急着投入量产,而是将这些设备分解研究,像是把它们变成了技术课堂。   以华为和上海微电子为例,技术人员不仅拆解每个零部件,还优化自己的方案,用国产替件替换进口材料。背后的用意非常直接,中国要的不是短期的产能,而是全面掌握关键技术。   这种“以机为师”的办法,不仅帮技术人员积累经验,更为将来自主造出自己的光刻机打下基础。   更让外界感到意外的是,依靠这一策略,中国厂商用原本被认定造不出高端芯片的DUV机器,生产出了高达7纳米的芯片。2023年,华为Mate 60 Pro一经发布就引发关注,里面的芯片用的正是多次曝光工艺。   这种方法虽比直接用EUV更复杂和消耗资源,但给中国厂商提供了规避临时被卡脖子、坚持自主创新的窗口机会,美国不少专家意识到,仅靠技术封锁很难长期奏效,因为中国用拆解和反复实验,把本该淘汰的设备用出了新花样。   与此同时,中国相关技术专利数量也在急速攀升,2020到2023年间,光刻技术领域中国专利数量涨了几倍。上海微电子研发出的本土光刻机型号,从90纳米到28纳米逐步逼近世界先进水平,各类先进专利的涌现,说明中国正通过拆解学习和自主创新,逐步突破外部的技术壁垒。   这种“以时间换技术”的策略很明显,中国之所以囤积大量DUV,就是在为关键时刻的自主研发争夺时间窗口。只要核心技术完全吃透,而且实现国产替代,西方的垄断局面自然就会被打破,这就像提前把必备材料和核心元件备齐,给自主研发留出了充足的试错空间。   美国曾经的自信如今有些站不住脚,比如ASML前首席执行官曾经断言“中国拿着图纸也造不出光刻机”,可随着中国企业一次次拆解、复盘、升级,事实证明西方固守的技术垄断,正在被逐步消解,这不仅让美方感到意外,也让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欢迎大家留言,聊聊你对中国半导体这盘“长远棋”的看法!

0 阅读:0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