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取消2550亿订单,光刻机已经“停工”,美国芯片公司开始着急:芯片还能卖给谁

落叶随风呀 2025-08-26 16:05:56

中国取消2550亿订单,光刻机已经“停工”,美国芯片公司开始着急:芯片还能卖给谁? 全球半导体市场风云变幻,一笔巨额订单的消失让美国芯片巨头坐立不安。中国市场份额锐减后,他们的先进芯片还能找到新买家吗? 美国从2022年开始加强了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目的是维持自己在先进芯片制造上的领先地位。这些措施包括禁止向中国出口极紫外光刻机这样的关键设备,还要求盟国企业跟进。荷兰的ASML公司是全球光刻机的主要供应商,它的生产依赖美国激光源、德国光学镜片和日本光刻胶,形成了一个国际合作的供应链。2023年,中国市场一度占ASML总营收的近四成,企业通过这些设备支持本土芯片制造的扩张。中芯国际等公司原本计划采购大量光刻机,总额涉及数百亿美元,用于升级晶圆厂产能。 但美国管制升级后,情况发生了变化。2024年初,荷兰政府根据美国要求,部分撤销了对华光刻机出口许可证。ASML不得不取消一些订单,这直接影响了交付计划。中国半导体企业面对这些限制,调整了采购策略,上半年芯片进口额减少2550亿元。这笔数字虽不是直接针对光刻机的订单,但它反映出中国在减少对美系芯片依赖的同时,也推动了光刻机等设备的本土替代。ASML的业绩开始下滑,2024年第三季度新增订单只有26亿欧元,远低于之前水平。公司对华销售虽还有27.9亿欧元,占总营收47%,但整体市场复苏缓慢,头部晶圆厂推迟了投资。 这一调整让ASML的生产线面临闲置压力。光刻机作为制造先进芯片的核心工具,其生产周期长,成本高。订单减少后,ASML不得不减产,部分产能转向其他市场。但全球半导体需求不稳,欧洲和日本的客户也无法完全填补空缺。美国芯片公司如英特尔和台积电感受到直接冲击。英特尔在2024年股价跌至16年低点,全年市值蒸发超过1250亿美元。台积电的库存开始积压,原本销往中国的先进芯片面临销售难题。行业内,大家都在问,芯片还能卖给谁?东南亚或欧洲市场虽有潜力,但无法取代中国这个大买家。 美国企业的焦虑越来越明显。2025年1月,ASML宣布从那年开始不再按季度公布新增订单额,以避免市场波动影响股价。这也意味着他们不再公开对华销售数据,可能是为了应对美国追溯商业机密的压力。英特尔等公司财报显示,中国市场份额减少导致全球供应链不稳。ASML首席执行官在采访中提到,美国禁售EUV光刻机让中国芯片技术落后西方10到15年,但这忽略了中国自主创新的步伐。实际上,美国的管制政策反而刺激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在这一过程中展现出强大韧性。比亚迪成立了半导体子公司,专注汽车芯片研发。小鹏汽车加大自动驾驶芯片的投资。这些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国产光刻机和芯片的进步。华为等公司突破技术封锁,推出新型存算一体芯片。人民日报报道指出,美国恶意打压中国芯片和人工智能产业,只会加速本土创新。光明日报强调,这种新型芯片的问世体现了中国科研人员的实际贡献。 国际媒体也看清了形势。英国金融时报评论,美国试图压制中国是大错特错,技术进步往往在竞争和挑战中加速。日本经济新闻分析,半导体供应链太复杂,任何国家都无法独立完成,美国的“优先”政策反而促使各国本土化进程加快。中国芯片出口在2024年突破万亿元,代工价格低吸引了更多客户转单。谷歌前首席执行官表示,中国在AI领域已与美国势均力敌,甚至在某些方面占据优势。 美国低估了中国的发展潜力,高估了自己的控制力。他们的“下绊子”策略,不仅没让中国慢下来,反而让本土产业扶摇直上。全球技术规则正在重塑,中国半导体进入不可预测的时代,但前景光明。ASML的损失就是明证,对华出口一台光刻机的利润相当于出口20万吨猪肉,可现在这块蛋糕被自己人拱手让出。 回顾这些事件,美国芯片公司开始着急不是没有道理。中国市场份额的流失,让他们的产能过剩问题暴露无遗。未来,中国将继续通过自力更生,构建独立供应链。美国企业要想稳住阵脚,得重新审视合作态度。

0 阅读:0

猜你喜欢

落叶随风呀

落叶随风呀

恰饭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