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火葬场产生的“尸油”去了哪里?很少人知道的是,尸体在燃烧的时候会产生“尸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8-26 18:19:03

[太阳]火葬场产生的“尸油”去了哪里?很少人知道的是,尸体在燃烧的时候会产生“尸油”,但这些尸油却并不会交到家属手中,它们最终去到了流向何处? (参考资料:2011-09-06 中国网络电视台——尸油,巫术和小说岂能当真) 在以前,关于“尸油”的谣言常常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尽管官方多次辟谣,但频繁出现的此类传闻仍导致公众心理上感到不安,面对如此迅速被证伪的说法,为何“尸油”的幽灵仍能反复出现,引发社会普遍忧虑? “尸油”一词的起源地是泰国,在泰国传统市集中,曾有小瓶深色液体作为商品出售,商家称之为“尸油”,相传,最早的“尸油”是从夭折的婴儿尸体中提炼而来,因为当地居民相信,夭折的婴尸蕴藏着神秘力量。 东南亚恐怖电影的兴起,使得这种迷信观念被更广泛的人群所知晓,成为一种流行文化符号,现代社会中,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士,利用“尸油”概念制造谣言,以达到诋毁商业竞争对手的目的。 关于香水或化妆品含有“尸油”成分的谣言,其可能源头是电影《香水》影片中,男主角通过杀害年轻女性,并提取她们的体香来制作独一无二的香水,这纯属艺术虚构。 现实中,大多数香水主要由植物香料构成,这些香料是从植物的花朵、叶片等部位提取的香精油,动物香料则主要来源于某些动物的特定部位,如抹香鲸体内形成的香味结石龙涎香,而非脂肪。 实际的香水制作过程中,并没有从动物或人体脂肪中提取香料的做法,欧洲地区严格的产品监管制度,也使得含有“尸油”成分的香水不可能在市场流通。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尸油”是尸体自然腐败一段时间后渗出的淡黄色液体,但科学解释指出,这种液体实际上是微生物分解人体蛋白质、脂肪等物质的产物,混合了变质的组织液和血清。 这种混合物中含有如戊二胺等具有强烈恶臭的成分,它与我们日常所说的油脂存在显著区别,气味上更是天壤之别。 鉴于其恶臭特性,这种液体根本不可能被当作食用油脂使用而不被察觉,因此,将腐败液体等同于“尸油”并用于烹饪的说法完全站不住脚。 从物理角度看,现代焚尸炉的工作温度通常维持在700-1000℃,远超人体脂肪约300-500℃的燃点,遗体在焚尸炉内进行火化,通常需要40-60分钟。 在焚尸炉的极高温度下,任何产生的油脂都会立即燃烧殆尽,因此,在焚尸炉内不可能有油脂存留,更无法进行收集或储存。 每具遗体在火化前,都必须由家属亲眼进行身份确认,无论是在遗体火化前、火化中还是火化后,都不存在收集“尸油”的任何可能性,监管流程严密。 若转向非法渠道,在当前社会发展阶段,通过非法途径获取遗体的难度极高,即使能够非法获得遗体,将其用于炼制“尸油”仍然是一桩赔本的生意。 正常人体内的脂肪含量大约占体重的20%,平均而言,每人大约拥有15千克左右的脂肪,然而,位于肠系膜、大网膜、骨髓、肾脏等深层部位的脂肪难以被有效提取。 可提取的体表脂肪量,如腰腹部、臀部、大腿等部位,一般不足10公斤,提炼成液态的“尸油产品”后,其总量会进一步减少,许多死者生前年事已高或长期卧病,身体通常消瘦,脂肪含量本就极低。 根据一些传闻的说法,“尸油”的市场价格为每斤(约0.5公斤)2元,按照每斤2元的价格,每具遗体通过炼油所能产生的经济价值仅为区区十几元,产值微薄。 炼制“尸油”还需要投入大量的炼油成本、人力资源和时间,同时承担巨大的法律风险,综合考虑产出与成本及风险,没有任何不法分子会愿意从事这种亏本且风险巨大的买卖。 在护肤和化妆产品中,某些产品会添加来自羊等动物的油脂,这些动物油脂有助于稳定产品的性状或促进皮肤对有效成分的吸收。 它们成本低廉、来源安全可靠,并且能够通过严格的监管流程,鉴于动物油脂的诸多优势,厂商没有理由甘冒风险、提高成本,将合法安全的动物油脂替换为“尸油”。 综上所述,“尸油”谣言已被彻底破解,火葬场不可能收集到“尸油”,从非法渠道获取“尸油”的可能性也几乎为零。 这类谣言通常是出于恶作剧或不正当商业竞争的目的而编造的,公众不必因此类传闻感到恐慌和不安,应理性辨别,相信科学与官方的验证结果。

0 阅读:29
叨叨小科天下事

叨叨小科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