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还没到中国,特朗普就连下3封“战书”,中资银行或被踢出局?又要故技重施?九三

幽梦化蝶飞 2025-08-27 03:42:37

普京还没到中国,特朗普就连下3封“战书”,中资银行或被踢出局?又要故技重施?九三阅兵不足一个月,普京还没来中国,特朗普的“战书”先到了,并且还是连环枪,中资银行榜上有名,这次中国会再失主动权吗?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事件的第一波,是针对中俄能源贸易的关税威胁。美国提出,要对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加征25%的关税,理由是中国通过购买俄油间接支持俄罗斯。 表面上看,这条政策似乎有理有据,但实情却很复杂。中俄能源合作早已是长期稳定的商业行为,2025年上半年,单是石油和天然气的贸易额就超过380亿美元,占中国进口总量的近四分之一。 对中国而言,俄罗斯能源不仅仅是市场选择,更涉及民生保障和产业运转,这绝不是可以随意切断的贸易流。与此同时,美国自己在去年也从俄罗斯进口了约120亿美元的原油,却在此时以政治理由指责中国,这种双重标准不仅显得荒诞,也让政策逻辑自相矛盾。 在全球能源格局下,美国似乎忽略了一个事实:真正能够支撑国内能源安全的,不仅仅是对外制裁,更是多元供应和经济合理性。单纯依靠关税施压,很可能收效甚微,甚至伤及自身。 紧接着,美国又推出了所谓的STOP法案,要求在180天内调查中国是否向俄罗斯出口武器或双用途技术。一旦认定,就要施加全面制裁。乍一看,这条法案显得凌厉,但实际上漏洞百出。 所谓的证据往往只是俄罗斯从中国进口电子元件的增长数据,而这些元件中民用占比超过80%,与军用用途的关联微乎其微。这不仅暴露了法案的逻辑漏洞,也显示了美国在技术指控上的无力。 回顾过往,美国针对华为的制裁曾一度声称“中国技术威胁国家安全”,然而结果是华为5G基站在全球大规模铺设,美国自身5G建设反而落后中国。 在半导体领域,中国自2018年以来的自给率从15%提升至45%,中芯国际的14纳米芯片良率达到95%,技术封锁的威力正在大幅削弱。这意味着,美国企图通过限制技术流向施压中国的策略,已经面临越来越多现实约束。 最引人关注的,是美国对中资银行的直接打击。特朗普提出,要将中资银行从SWIFT系统中踢出,切断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通道。这一举动被外界解读为“金融斩首”,意图通过断流迫使中国屈服。 但事实情况远比想象中复杂。中国早在2015年就建立了CIPS系统,目前覆盖185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的处理金额达到175万亿元,是SWIFT的三倍多。 即便被踢出美元结算体系,中国依旧有人民币跨境结算和清算的能力。而且,俄罗斯早已将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从40%降至12%,增持人民币和黄金,沙特也开始以人民币结算大宗能源贸易。 这说明,美国所谓的金融压制,如果执行过猛,不仅可能无法切断中国和全球市场的联系,还可能反噬自身,削弱美元在全球的霸权地位。 这种策略的副作用,在美国国内也已显现。特朗普推动的关税措施在汽车行业造成了明显冲击,零部件关税从2.5%上调至25%,使底特律三大车企成本增加180亿美元,被迫裁员2.3万人,普通消费者购车成本平均上涨约5000美元,相当于一个月房贷。 美国商会也警告,如果加大对华制裁,将有可能导致300万美国就业岗位流失,沃尔玛、家得宝等零售巨头更是明确指出,美国供应链高度依赖中国,制裁会直接让货架出现空缺。 换句话说,美国在试图用政策刀刃砍向中国时,刀刃本身也指向了自己。这种“自伤式”策略,从经济逻辑上来看,风险远大于收益。 对全球供应链而言,中国的地位仍然不可替代。2024年,中美贸易额达到6882.8亿美元,中国是美国第三大出口市场,美国进口的锂电池、手机、电脑等关键产品中,中国零部件占比高达六成以上。 若真将中资银行踢出局,苹果、特斯拉等依赖中国供应链的生产线可能被迫停工,而所谓的“友岸外包”计划也并非灵丹妙药。 以越南和墨西哥为例,越南对美出口的电子产品中约60%的零部件来源于中国,墨西哥组装的汽车零件中约有35%来自中国,供应链的高度全球化,使得简单地转移生产基地几乎不可能完全绕开中国。 美国的盟友在这一系列行动中也态度暧昧,甚至有反向操作。欧盟从中国进口光伏组件占比高达82%,德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占全球总量的38%。法国总统访华时明确表示,欧洲不会选边站队。 同时,印度在面对美国加税的情况下,仍逆势扩大从中国的零部件进口,2025年上半年印中贸易额逆势增长18%。 这些事实说明,美国想依靠盟友形成合围,中国的全球经济地位和供应链优势,使其在应对压力时仍有充足的战略缓冲。 所以若美国贸然行动,最先感受到冲击的可能是自己。

0 阅读:1

猜你喜欢

幽梦化蝶飞

幽梦化蝶飞

幽梦化蝶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