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告诉特朗普“韩国2000年里和中国打了51次”,特朗普还真信了 李在明果

天天纪闻 2025-08-27 10:20:06

李在明告诉特朗普“韩国2000年里和中国打了51次”,特朗普还真信了 李在明果然比尹锡悦更有外交经验,也更懂什么叫“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在一起会见记者时,特朗普当着李在明的面称赞了韩国,夸韩国在历史上又强又大,还敢和中国开战,“我记得你告诉我,在过去2000年,你们和中国打了51次仗”。   这场会晤本身就充满了政治博弈的意味。李在明作为韩国总统,上任后的首次外访打破了韩国总统优先访美的惯例,先去了日本,再辗转来到美国,这本身就释放出一种想要在复杂国际关系中寻求平衡的信号。   而面对以“施压式谈判”著称的特朗普,李在明显然做足了功课,把“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技巧发挥到了极致。会晤一开始,他就盛赞特朗普最钟爱的椭圆形办公室,说它“看起来明亮漂亮,不仅体现了美国的尊严,还象征着未来和希望”,紧接着又恭维特朗普“在世界各地维护和平的努力”,称他是“能够结束韩朝数十年僵局的唯一人选”,甚至还把自己的签字笔送给特朗普,主动索要其亲笔签名的写真集作为交换礼物。   这一系列不遗余力的讨好,让原本可能剑拔弩张的会谈氛围变得轻松起来,特朗普也果然展露了笑容,甚至改口称此前在社交媒体上对李在明政府的批评是“因为谣言四起而导致的误会”。   就在这样融洽的氛围中,特朗普抛出了“51次战争”的说法。从当时的情境来看,这很可能是李在明为了迎合特朗普对“强者”的崇拜心理而刻意提及的。   要知道特朗普在会谈前就一直在强调要把国防部改回“战争部”,还说“当我们打赢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这个机构还叫战争部。在我看来,这才是它真正的本质”,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对战争历史的某种推崇。   李在明或许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才编造出这样一段历史,想要塑造韩国在历史上的强硬形象,从而获得特朗普的好感,为美韩之间的贸易谈判等议题增加筹码。   毕竟当时美韩双方正围绕着7月达成的初步贸易协议细节进行磋商,根据协议,特朗普同意将韩国出口产品的关税由最初威胁的25%降低至15%,作为交换,韩国承诺对美投资3500亿美元并采购1000亿美元能源产品。在这样的关键节点,任何能让特朗普心情愉悦的事情,都可能对谈判产生积极影响。   可事实上,稍微了解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所谓“韩国2000年里和中国打了51次仗”的说法简直是无稽之谈。从历史渊源来看,朝鲜半岛与中国之间更多的是一种朝贡关系和文化交流,而非频繁的战争。古代朝鲜半岛上的政权,如新罗、高丽、朝鲜王朝等,与中国的唐、明、清等朝代大多时候保持着友好的往来。   即便偶尔发生一些冲突,也并非韩国与中国之间的战争,更多的是中国王朝与朝鲜半岛上某些政权的局部摩擦,而且次数寥寥无几。比如说,唐朝时期与高句丽的战争,那是中国中央王朝与当时朝鲜半岛上的一个地方政权之间的冲突,并非与整个朝鲜半岛的战争。   再说明朝的万历援朝战争,那是明朝帮助朝鲜抵御日本侵略的战争,是中朝两国共同对抗外敌的历史见证,怎么能算作是韩国与中国之间的战争呢?   李在明之所以敢说出这样的话,或许是利用了特朗普对历史知识的欠缺。特朗普在很多公开场合的言论都显示出他对历史事实的了解并不深入,比如他曾多次错误地描述印巴冲突的细节,还宣称自己阻止了多场战争,可实际上很多停火协议都是相关国家双边达成的,与他并无太大关系。   面对这样一位对历史细节不太较真的领导人,李在明的这番话竟然真的起了作用,特朗普不仅相信了,还在公开场合拿出来称赞韩国,这无疑让李在明的“外交技巧”暂时得逞。   不过,这种编造历史的做法终究是站不住脚的。李在明作为韩国总统,应该尊重历史事实,而不是为了一时的政治利益随意篡改历史。要知道中韩两国在历史上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和友好往来,这种友好关系是经过千百年沉淀下来的,不是几句虚假的历史表述就能改变的。   而且,这种做法也不利于中韩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毕竟建立在虚假历史基础上的外交互动,就像空中楼阁一样,随时可能崩塌。   更有意思的是,就在李在明访美的同时,他还派出了特使团访问中国,这充分说明他心里清楚中韩关系的重要性。他在专机上接受采访时就曾说过“韩美同盟是韩国的外交基础,但难道就可以与中国断绝关系吗?”   这句话本身就表明他知道中韩之间保持良好关系的必要性,可他却又在与特朗普的会谈中编造出那样一段虚假的战争历史,这种前后矛盾的做法,恰恰暴露了他外交策略中的投机性。   特朗普会相信这样离谱的说法,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在外交决策中容易被表面信息所误导的特点。他更关注的是对方是否能迎合他的心理预期,而不是去深究事实的真相。    

0 阅读:65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