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重回月销50万辆是可能的,只要做好这个改变!技术鱼塘 vs 用户罗盘 By【映璇汽车工作室】 比亚迪8月销量预计突破35万辆,持续调整和回稳。有网友问:在后面几个月能复现去年9-12月40-50万规模的销量数字吗?答案是可能的!但这背后隐藏着一个根本性问题:以工程师文化驱动的企业,与产品经理文化主导的新势力们,最本质的分野究竟在哪里? 一、底层逻辑:种菜式创新 vs 点菜式开发 比亚迪模式像「种菜」——先投入大量资源培育技术土壤(e平台3.0、DM-i、云辇、易四方等技术鱼塘),待技术成熟后,根据既定产品规划进行「模块化采摘」。就像厨师拥有自家有机农场,根据当季收成设计菜单。 典型案例:仰望U7原计划搭载云辇-A,但当研究院突然端出更先进的云辇-Z时,宁可全部推倒重来也要用最新技术。这种技术导向的决策链,让产品定义始终服务于技术迭代。 新势力模式像「点菜」——先精准锁定客群需求(都市精致女性/科技发烧友等),绘制用户画像后再反向「采购食材」。产品经理如同餐厅主厨,根据食客口味定制菜谱,技术供应商则是全球食材市场。 典型场景:小米SU7前期投入千万级用户调研,连中控屏阻尼系数都要匹配目标用户偏好。所有技术方案(宁德时代电池/高通芯片)都为产品定义服务。 二、组织基因:研究院话语权 vs 产品委员会话语权 在比亚迪,首席科学家能直接叫停量产车型——技术突破带来的性能跃迁优先级高于市场窗口期。工程师们信奉「只要技术足够颠覆,用户会为功能买单」。 在新势力,产品经理拥有「一票否决权」——任何影响用户体验的技术方案都会被挑战。互联网基因让他们坚信「用户感知价值才是商业护城河」。 三、风险结构:技术储备风险 vs 用户洞察风险 比亚迪承担的是技术研发不确定性:可能投入百亿资金但技术路线被淘汰,但一旦突破就会构建长期壁垒。 新势力承担的是用户需求误判风险:一旦对Z世代审美或中产家庭出行场景判断失误,立即面临库存危机,但精准命中时能快速收割市场。 工科女的特别观察:情绪价值的「技术实现路径」 比亚迪其实暗藏「产品经理思维」的伏笔:王朝系列「唐/汉」的文化符号设计、海洋系列的年轻化配色,已经显现出对用户情绪的捕捉。但当前仍是通过技术功能触发情感共鸣(如易四方坦克掉头带来的民族自豪感),而非像理想L9那样直接打造「移动亲子空间」。 建议比亚迪在保持技术优势的同时,将用户研究部门前置到产品定义初期——就像华为终端从B2B转向B2C时所做的变革。既保持工程师文化的「硬核基建」,又融入产品经理文化的「用户共情」,可能诞生真正意义上的「技术普惠主义」产品。 毕竟,最好的科技不是参数的巅峰,而是人与技术的美好相遇。 总结一下: 比亚迪像「理工博士」——先用数学证明可行性,再寻找应用场景 新势力像「社会学硕士」——先构建用户模型,再匹配技术方案 而未来王者,或许是「双学位天才」——左手握紧技术鱼塘,右手执用户罗盘。 所以,比亚迪重回月销50万辆是可能的,只要做好:技术鱼塘 vs 用户罗盘的改变。
比亚迪重回月销50万辆是可能的,只要做好这个改变!技术鱼塘vs用户罗盘 By
壮志凌云破苍穹
2025-08-27 10:53:55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