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过去70年了。现在人们提到朝鲜战争都知道林总反对出兵。而当时中央领导几乎

尔说娱乐 2025-08-27 13:16:28

朝鲜战争过去70年了。现在人们提到朝鲜战争都知道林总反对出兵。而当时中央领导几乎都不赞成出兵,只有一个半人赞成。一个是毛主席,半个是周总理。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 那时国家刚从战火中走出来,老百姓都盼着能过上好日子。 可国际形势说变就变,朝鲜那边打起来了,而且越打越凶,眼看着就要烧到咱们家门口了。 一开始朝鲜人民军打得挺顺,可美国带着联合国军一插手,情况就变了。 美军不光越过了三八线,还把第七舰队开到了台湾海峡,这明摆着是要跟咱们过不去。 那时候新中国刚成立,哪经得起这么折腾? 可是人家都欺负到头上来了,咱们也不能装看不见啊。 当时党内开会讨论了好多次,到底出不出兵? 反对的人说得在理:咱们刚打完仗,穷得叮当响,拿什么跟美国打? 人家飞机大炮要啥有啥,咱们连像样的枪炮都不多。 再说台湾还没解放,土匪还没肃清,哪有精力再去朝鲜打仗? 周总理在讨论中态度很明确。 他仔细分析了国际形势,认为美国虽然强大,但也有弱点。 他们的战线拉得太长,后勤补给困难,而且国内反战情绪很高。 周总理特别指出,美国不敢轻易使用原子弹,因为那样会遭到全世界的反对。 不过他最初对苏联能否及时提供援助有些担心,所以一开始只能算半个赞成出兵的人。 可是支持出兵的人说得也有道理:今天美国敢在朝鲜撒野,明天就敢在东北惹事。 到时候战火烧到咱们家里,再想还手可就晚了。 再说了,咱们不去帮朝鲜,以后谁还跟咱们做朋友? 这些话反反复复讨论了好久,最后毛主席拍板:打! 这个决定可真不容易,要知道那时候美国比咱们强太多了,工业产值是咱们的28倍,武器装备更是没得比。 可为了长远打算,这个险必须冒。 定下来要打,接下来就是谁带兵的问题。 最开始考虑了几个人选,不是身体不好就是有别的事,最后这个重担落在了一位老将军肩上。 这位将军也是好样的,二话不说就接下了这个艰巨任务。 可就在要出兵的时候,原先说好要给空中支援的苏联突然变卦了,说暂时来不了。 这可急坏了大家,没有空军掩护,咱们的志愿军不就是活靶子吗? 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最后还是决定按原计划出兵。 周总理在这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坚定地支持出兵决定,并且在军委扩大会议上严肃批评了反对意见。 他说现在不是我们要不要打的问题,而是敌人逼到头上来了,我们不得不打。 他还强调,我们是正义之师,正义的事业一定会得到人民的支持。 1950年10月,志愿军战士们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他们在朝鲜打得太不容易了,天寒地冻的,吃的穿的都缺,武器也比人家差一大截。 可就是这么艰苦的条件下,他们硬是把美国人打回了谈判桌。 上甘岭战役打得尤其惨烈,山头都被炮火削低了两米,可咱们的战士就像钉子一样钉在那里。 这场仗一打就是三年,最后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这一仗打出了咱们的国威,让全世界都不敢小瞧新中国。 后来好多国家都愿意跟咱们建交,就是因为看到了咱们敢作敢当、说到做到的劲儿。 现在回想起来,当初那个决定真是太重要了。 要不是老一辈革命家有远见、有胆识,咱们今天哪能过得这么安稳? 所以说起抗美援朝,不光要记住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们,也要记住当年在后方作出这个艰难决定的人们。 主要信源:(参考消息——抗美援朝出兵决策背后的考量)

0 阅读:59
尔说娱乐

尔说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