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内蒙古6岁女孩潘晶被军方特招入伍,成为我国最年轻的“特种兵”,她的特殊能力不是格斗,而是超强的心算本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7年的深秋,在内蒙古呼和浩特的一所军校操场上,一个扎着短马尾的小女孩站在迷彩队伍的最前方。 她才六岁,身高在一群穿着迷彩服的孩子中显得格外矮小,却昂着头,眼神里透出和年龄不相符的坚定。 那一刻谁都想不到,这个看上去还该在幼儿园里玩洋娃娃的小女孩,已经成了我国最年轻的特种兵,她的武器不是刀枪,也不是格斗技巧,而是比计算机还快的大脑。 潘晶出生在内蒙古乌兰浩特,家庭并不富裕,父母在街头开着一家小餐馆,每天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和油烟味充斥着家里,他们从没想过这个普通的孩子会走上一条完全不同的路。 潘晶三四岁的时候,父母忙得无暇照顾她,只能把她送进幼儿园,和别的孩子不同,她几乎不哭不闹,总是安静地待在教室,遇到数字题时眼睛亮晶晶的。 幼儿园里开设了一门珠心算课程,别的孩子还在琢磨十以内的加减法,潘晶已经能飞快地把答案说出口,老师马丽新第一次注意到她,是在一次课堂小测中,别的孩子还愣在那儿,她却很快就报出了正确答案。 更让人惊讶的是,她能保持极高的专注力,连续算上半个小时都不分心,马丽新心里清楚,这是罕见的天赋。 她主动提出减免学费,愿意亲自带潘晶系统学习,那时小小的算盘在潘晶手里,就像有了生命,拨动间流畅自然,速度快到让人眼花。 经过一年的训练,她的算力远远超过同龄人,五岁时,她参加了一场大型珠心算比赛,赛场上她几乎没有紧张,手指飞快拨动,像是在和数字跳舞。 最终拿下了高名次,这个成绩在当时引起了不少评委的注意,小女孩在数字海洋里的冷静与从容,像一颗突然冒出的星星,照亮了整个赛场。 真正改变她命运的,是2007年一次更大的比赛,那次全国有五百多名小选手参加,场面空前热闹。 评委席上坐着一个特别的观众,他叫王卫达,是解放军珠心算部队的总教练,也是长期保持世界纪录的高手,他原本只是来考察整体水平,却在看到潘晶的表现后愣住了。 那场比赛中,她在“单积一口清”的测试里,速度明显快过其他选手,答题准确,几乎没有停顿,她最终拿下第二名,却在所有人眼里是最耀眼的存在。 军方的珠心算部队自成立以来,一直是个低调又神秘的存在,这支部队的任务,是在战争条件极端恶劣、计算机系统瘫痪的时候,用人脑完成导弹轨迹、补给运算等复杂计算。 要想进入部队,年龄必须满八岁,还得通过心理素质和算力的多轮考核,六岁的潘晶远远不符合要求,但王卫达坚信,她的能力不能被埋没,经过反复斟酌,他提出为这个孩子破例。 这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潘晶要经过层层测试,还要接受心理抗压考核,考官们原本以为,她会因为年纪小在压力面前退缩,结果她一次次超常发挥。 无论是复杂的算题,还是紧张的环境,她都能稳住节奏,沉着应对,最终她凭实力赢得了录取资格,2007年11月,她正式被批准加入珠心算部队,成为部队历史上最年轻的“军官”。 自此,她的生活变得与常人完全不同,白天她还是小学课堂里那个认真听讲的小学生,放学后她换上迷彩服,进入军队的训练基地,和一群比她年长的队员们并肩接受严格训练。 部队对这些年纪小的孩子有一套特别的培养方式,既保证学习文化课程,也安排专业训练,还配备营养师和心理导师。 尽管如此,潘晶从未因为年龄而要求特殊照顾,她每天按时训练,常常是最早到场,也是最晚离开的那一个。 很快,她开始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参加全国比赛,2012年的全国少数民族珠心算大赛上,她凭借稳定发挥,获得个人全能冠军。 此后几年,她连续在全国赛事中夺冠,并多次随队出征世界舞台,刷新纪录,为国家赢得荣誉,部队授予她“珠心算尖兵”的称号,而她也在算盘与数字之间,慢慢长成了一位真正的战士。 潘晶的故事让人重新认识珠心算的意义,在高科技时代,人们习惯依赖计算机与网络,可在极端战争环境中,这些系统随时可能瘫痪。 到那时能依靠的,反而是这些经过训练的大脑,珠心算并非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守护国家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有人说一个高手,能顶得上一个师,这绝不是夸张。 六岁的她背上了责任,从那一刻起,她就不再只是父母眼里的孩子,而是国家的战略人才,天赋让她被看见,但坚持和努力才让她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信源:CCTV——六岁女童 心算神准
杜女士:许女士拿什么证明她在淮河医院生孩子了?网上都在质疑杜女士是否在淮河医院
【5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