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结束之后,日本有一支部队一直潜伏在中国,从来不露面,却对中国造成的危害极大。 上个月,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判了个人,一个在中国混了二十多年的日本药企高管,被抓的时候还一脸平静,后来被判了三年半。 罪名,间谍罪。他就这么认了。你说,要是他真是个普通打工人,咋可能这么淡定?关键他还真不是一般人,是安斯泰来制药在中国的老高管。 这是日本几十年来对中国搞情报战的冰山一角。日本的间谍,从来没断过。抗战打完了,他们换了身衣服,从军人换成了“商人”“学者”“工程师”甚至“文化交流代表”。 你看到的是他们在开会、做研究、搞合作,背地里干的却是刺探情报、偷技术、挖数据。这些人,混得不声不响,却一直在中国搞事情。 早在1888年,日本间谍就已经混进长江流域,打着水手的旗号,悄悄记下中国的航道、防线和地形。 到了20世纪初,日本在上海搞了个“东亚同文书院”,看着像是搞文化的,实际上是地道的间谍培训班。再往前,抗战打响前,各种“卖仁丹”的人满街跑。 他们贴的广告上,人物胡须的方向都藏着秘密,用来给日本军队指路。别看是个小广告,背后可是整套的情报系统。你说恐怖不恐怖? 进了现代,这些人就更难防了。他们现在拿着无人机、高清摄像头、AI图像识别系统,甚至用“科研项目”做掩护,搞非法测绘。 今年年初,在三亚附近就发现了日本制造的无人机乱飞,飞的地方正是军事基地附近。更离谱的是,他们现在还开始打“高科技”的主意。 2023年,日本一个黑客组织入侵了中国一家船舶设计院,偷走了新型驱逐舰的整套图纸,就发生在我们眼皮底下! 你以为他们只盯着军事?错了,他们啥都盯。从医院、学校到工厂、交通、司法系统,全都在他们的“目标清单”上。 他们甚至用“智能驾驶技术研发”为借口,跟中国车企合作,然后趁机采集全国各地的道路、桥梁、隧道数据。这些看着没啥的东西,一旦军事化处理,分分钟变成导弹打击的坐标。 再说回那个被判刑的药企高管。他不是第一个,上世纪80年代,日本不断往中国派人,打着各种名头搞情报。 阿尾博政这个人,你可能没听过,他以“经济学者”身份混进中国三十多年,标注了85个军事敏感区域的坐标,连导弹阵地都没放过。2016年,他在四川还试图收买军工厂的人,结果被当场逮住。 还有更隐蔽的。2017年,有六个日本人以“开发温泉”为理由,跑到山东蓬莱和海南三亚,结果被发现他们带着高精度测绘设备,专门对军港周边地形做勘测。 国家安全部门从他们电脑里翻出80多份机密资料,包括航母基地的照片和定位数据。更吓人的是,他们还开始用“学术合作”这块遮羞布。 一些日本大学跟中国高校搞“文化研究”,结果研究团队每年都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拍照、采集数据,连人口分布、地理环境、风俗习惯都要记下来。 这些东西其实是给日本自卫队“离岛作战系统”提供数据支持。还有个叫袁克勤的日本“教授”,其实是中国人,后来被日本吸收成了间谍,摇身一变成了北海道教育大学的老师。 他经常来中国搞“学术交流”,实则是给日本军方收集资料。连日本共同社都承认,他的真实身份,是防卫省下属学校的教官。 如今,日本外务省已经开始提醒自家人:现在别乱跑,尤其是打着“合作”名义来中国的那些人。因为中国对间谍行为的打击力度越来越大,法律也越来越严。 今年5月,上海法院还判了一个日本公民12年监禁,日方急得跳脚,但没用,证据摆在那儿。现在日本企业都开始有点慌了,连高管来开会都要“行程加密、会议记录清零”。 说白了,他们自己也知道,藏了太多秘密,一旦被查,后果很严重。 但话说回来,这事儿真不能只靠政府盯着。现在这些间谍手段太高级了,普通人都得长点心。什么“合作项目”“学术研究”“外企交流”,都不能掉以轻心。 中国已经开始全国推广国家安全教育,鼓励大家举报可疑行为,奖金也很高,说不定你一个举报,能破一条线。 参考信息: 河北新闻网——铁证如山:日本对华情报战蓄谋已久、无孔不入
抗战结束之后,日本有一支部队一直潜伏在中国,从来不露面,却对中国造成的危害极大。
元剑锋之上
2025-08-27 17:49:03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