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新四军交通员被俘,日军把他绑在铁凳上拷打。半夜,交通员突然睁眼,并磨

琴音流转 2025-08-27 20:10:06

1943年,新四军交通员被俘,日军把他绑在铁凳上拷打。半夜,交通员突然睁眼,并磨掉了绳子,而后敲死2个看守,顺利逃出生天!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43年4月的一个深夜,苏北沭阳的乡间小路上月光如水。 一个身影正在日军据点外的交通沟里匍匐前进。 突然远处传来整齐的皮靴声。 张云盛迅速隐入路旁的灌木丛,屏住呼吸。 就在日军巡逻队即将走过时,一道手电光束扫过灌木丛,照亮了他躲藏的身影。 日军士兵的惊呼声打破了夜的寂静。 在十几支枪的包围下,张云盛缓缓走出灌木丛。 他被押回据点,遭受了整整一夜的严刑拷打。 鞭子抽裂了他的左耳,辣椒水灼伤了他的双眼。 但他始终紧咬牙关,未吐露半个字。 天亮时分,日军将奄奄一息的张云盛绑在铁凳上,留下两名伪军看守。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次日清晨,两名看守被发现死在牢中。 而重伤的囚犯却不知所踪。 据后来调查,张云盛利用看守的疏忽,用藏在鞋底的细铁丝解开了绳索。 趁其不备夺取武器,在夜色掩护下成功脱身。 这位意志如钢的男子原是山东周宁的一个农家子弟。 1930年春天,一支路过村子的游击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受女战士宣讲的革命理想感召,他毅然投身革命洪流。 凭借过人的记忆力和观察力,1932年被培养为交通员,肩负起传递情报、联络各方的重任。 在多年的交通员生涯中,张云盛练就了非凡的应变能力。 他曾在冰冷的河水中潜伏两小时躲避追兵,也曾吞下密件以保全情报。 1938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他加入新四军,成为太山区最可靠的交通员之一。 他经常化装成不同身份。 有时是卖货郎,有时是教书先生,穿梭在敌占区传递重要情报。 1943年春,张云盛接到一项紧急任务。 将一份关乎重大军事行动的情报送往盱眙县黄花塘的新四军军部。 途中,他机智地通过日军检查站,扮作驼背老农瞒过盘查。 涉水过河时躲过巡逻日军。 深夜借宿农家时听闻日军加强巡逻,果断决定连夜赶路。 但是在月光下的田埂小路上,他不幸被日军发现。 在日军据点里,他遭受了非人的折磨。 吊刑让他肩膀撕裂般疼痛,冰水灌鼻几乎窒息。 老虎凳令人眩晕呕吐,辣椒水滴眼刺痛难忍,电刑使肌肉剧烈抽搐。 但他以惊人的意志力承受住了所有酷刑,未泄露任何机密。 据后来被俘的日军士兵回忆。 张云盛在受刑时始终怒目而视,没有发出一声呻吟。 转机出现在黎明时分。 两名看守的伪军见他奄奄一息,出言劝说。 张云盛趁机猛撞二人,挣脱绳索,夺枪制敌。 在千钧一发之际,他冲出门外,击倒迎面而来的日本兵,朝着出口狂奔。 逃亡途中,他不忘抓起藏有情报的鞋子,在枪林弹雨中冲出据点。 借助晨雾掩护,他躲进茂密竹林,屏息躲过日军搜捕。 确认安全后,他忍着浑身伤痛,跋涉二十余里。 最终将情报安全送达新四军军部。 这份情报帮助部队成功避开日军围剿,为后续作战赢得了宝贵先机。 据新四军老战士回忆,张云盛到达军部时已经成了一个血人。 但那双紧握情报的手却始终没有松开。 负伤疗养期间,张云盛将多年情报工作经验整理成《敌后情报工作手册》。 成为新四军情报工作的重要参考资料。 这本手册详细记载了化装技巧、密写方法、应急联络等实用技能。 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情报工作者。 伤愈后他继续奋战在情报战线上。 从普通交通员成长为新中国情报部门的重要负责人。 他的事迹被编入教材,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案例。 展现了革命者在艰苦岁月中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伟大精神。 这段传奇经历不仅是个人的英雄史诗,更是中国人民抗战史上的光辉一页。 至今,人们仍然传颂着这位"铁血交通员"的英勇故事,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肃州区法院·党史故事100讲】张云盛:从未失手的地下交通员)

0 阅读:36
琴音流转

琴音流转

琴音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