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真是死的可怜啊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也是当时万般无奈的选择啊 马谡守街亭如果能够正确操作的话 当时蜀国也许能够真的统一天下了 马谡这个人,出生在190年襄阳宜城,家里是地方士族,哥哥马良在蜀汉干得风生水起。他从小受儒家教育,长大后口才好,爱谈兵事。208年随刘备入蜀,先当荆州从事,管文书。219年升越嶲太守,管边疆少数民族,征收贡赋充军需。后来转参军,常跟诸葛亮聊军政。诸葛亮欣赏他理论一套一套的,但也提醒他别光说不练。马谡在南中平叛时出过主意,加强后方控制。227年诸葛亮北驻汉中,他参与计划讨论。可惜实战经验少,这成了他的硬伤。 诸葛亮181年生于琅琊阳都,早年丧父,由叔父养大。197年叔父死后,隐居隆中,自给自足。207年刘备三顾茅庐,他提出隆中对,建议占荆益二州。208年随刘备南下,说服孙权联盟,赤壁后帮刘备收江南四郡,调赋税支军。211年入川,攻城略地。221年刘备称帝,他当丞相,管政务。兴修水利,推农耕,设盐铁官营增收入。发明木牛流马、连弩,提升军备。注重法治,军纪严明。刘备托孤后,他掌大权,勤勉办事,大小事亲力亲为。 228年春,诸葛亮从祁山出兵,蜀军推进快,天水、南安、安定三郡投降。街亭是祁山东要冲,地势平坦,谷道窄,便于阻敌。他派马谡领两万兵守,命令据路设寨,控水源阻魏军。马谡到后,看南山高,就带主力上山筑营,只留王平一千人山下。王平劝在谷道布阵,马谡不听,坚持山上居高临下合兵法。张郃领三万精锐赶来,轻装避侦,夜到街亭,分兵围山,断水源。 次日魏军推进,蜀军投石反击,但魏军烧草丛,烟雾扰视。第二天蜀军缺水,挖井水少,士兵体力衰。张郃骑兵绕后,步兵猛攻,蜀阵乱,溃败下山,损过半。马谡领残部逃回。诸葛亮闻讯,侧翼暴露,下令全军撤。回汉中审马谡,他认违令。诸葛亮按军法处斩,自贬三级。这败让蜀汉失陇西机会,若守住街亭,蜀军可威胁长安,曹魏难应,格局或变。 街亭失守,马谡死得冤吗?说他可怜,是因为他有才却栽在实战上。诸葛亮无奈斩他,稳定军心,蜀汉小国,容不得失误。要是马谡正确操作,按令守谷道,控水源设垒,挡张郃几天,蜀军主力就能稳陇西。统一天下?难说,但至少北伐首战赢,蜀国气势上,曹魏得分兵防,吴国或更配合。马谡自负,违令上山,丢水源,自找败。张郃老将,抓弱点准,蜀军少经验,败得快。 诸葛亮调整,228年冬二次北伐,围陈仓。蜀军用云梯冲车攻,魏郝昭火箭烧梯,石磨压车,筑内墙挡地道。激战二十日,粮尽撤,途斩王双。229年三伐,遣陈式攻武都阴平,主力牵郭淮,占两郡,安抚氐羌。231年四伐,用木牛运粮围祁山,败郭淮费曜,收魏麦,与司马懿对峙。雨阻粮撤,斩张郃。234年五伐,出斜谷筑五丈原,固守。司马懿避战,诸葛亮病重处理军务,秋逝军中。蜀军秘丧退。 诸葛亮死后,姜维接北伐,247至262年十一伐,耗国力,人民负担重。263年魏司马昭派邓艾钟会诸葛绪三路攻。邓艾偷渡阴平,败诸葛瞻绵竹。刘禅听谯周劝,投降,蜀汉亡。马谡家族牵连,其子得诸葛亮求情保。蜀亡后,刘禅迁洛阳封安乐公,271年卒。姜维试图借钟会反叛复国,败杀。魏灭蜀,蜀地入曹魏。280年晋灭吴,三国终。 蜀汉从诸葛亮北伐到灭亡,暴露小国弱点。诸葛亮五伐虽局部胜,但国力限,没大突破。姜维续伐,劳民伤财,内耗大。灭亡时,邓艾奇袭,蜀军无备。刘禅无能,投降快。马谡一败,成蜀北伐转折,早暴露用人实战问题。要是街亭守住,蜀或多几年缓冲,统一难,但存续长点。 想想马谡,要是多听劝,蜀史或改写。诸葛亮斩他,无奈保军纪。统一天下?蜀底子薄,曹魏强,机会小。但街亭正确守,蜀至少多占地,北伐多胜算。历史无如果,马谡死可怜,诸葛亮更苦。
马谡真是死的可怜啊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也是当时万般无奈的选择啊马谡守街亭如果能够
吴术轩说
2025-08-28 09:19:0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