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我军战士巡逻时,意外发现一个手脚溃烂之人,他身上有一支枪和300发子

雾烬 2025-08-28 09:33:07

1979年,我军战士巡逻时,意外发现一个手脚溃烂之人,他身上有一支枪和300发子弹,战士走过去,对方却说:“我是中国军人!” 1979 年3 月23 日清晨,云南马关县 12 号界碑西侧,边境巡逻队发现一名男子:衣衫破烂、四肢溃烂都能看见骨头,正趴在泥地里,身后拖出 30 米长的血痕,怀里紧抱着一支完好的 56 式半自动步枪。 战士们举枪戒备时,他用尽最后力气喊道“我是中国军人”,然后晕了过去。 巡逻班长后来回忆:“他手掌皮肤裂开,膝盖露着白骨,可那支枪攥得死死的。这个人叫肖家喜,已经在越南深山里爬了九天八夜。” 肖家喜战前是50军的一名炊事兵,日常就是蹬三轮车给战友运送粮草。1979 年 2 月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后,他三次请战上前线,休息时还跟着侦察班练爬山、学基础越语,甚至磨亮炊事刀以备不时之需。 炊事班长还记得,他攥着没洗的锅铲恳求:“让我去前线吧,就算抬伤员也行!”3 月初,部队承担掩护大部队撤退任务,前线缺人,他终于获准编进入了重机枪连。 3月12 日,448 团在越南班英地区遭遇越军伏击,部队被打散了,肖家喜与指导员失联。 第二天傍晚,肖家喜小分队在公路附近撞见12人的越军巡逻队,眼看就要暴露,肖家喜突然冲出草丛,用越语大喊 “这里有中国军人”,朝着反方向奔跑吸引火力。他右臀中弹,滚下斜坡,战友们趁机躲进深山脱险。 肖家喜滚下斜坡后,躲进了一个废弃越军弹药库。这个不足两平方米的山洞,成了他接下来几天的 “避难所”。他用刺刀割下军衣,蘸着仅剩的半壶水擦拭伤口,才发现子弹打在了右臀靠上的位置,虽然没有伤及骨头,但击穿了肌肉。 当时的越南高平地区,正值 3 月雨季,白天最高气温达 28℃,山洞里潮湿闷热,伤口很快开始发炎化脓。肖家喜后来在采访中提到:“每天醒来,我都会先摸一下伤口,要是还能感觉到疼,就说明我还活着。” 从3月中旬开始,肖家喜彻底站不起来了,只能用双手撑地爬行。 “饿了就嚼野草,一开始不知道哪些能吃,吃错了好几次,上吐下泻。” 肖家喜回忆,最艰难的时候,他甚至想过卸下身上近 20 公斤的武器装备减轻负担,“可我一摸到那支枪,就想起班长说的‘武器是战士的第二生命’,就算死,我也不能把枪丢在国外。” 他爬到一条小溪边喝水时,突然眼前一黑昏了过去。醒来时,发现一只野猪正在离他不到十米的地方喝水,他下意识地摸向怀里的步枪,直到野猪慢悠悠地离开,他才发现自己的手心全是冷汗。“那一刻,我更坚定了要爬回祖国的念头,我不能死在这里,我要带着枪回去。” 肖家喜被巡逻队发现后,立即被送往附近的野战医院。经过三次清创手术,医生才彻底清理干净肖家喜伤口里的坏死组织。在医院治疗的三个月里,他从未喊过一声疼,甚至还主动帮护士照顾其他伤员。 “他说自己当过炊事兵,会熬粥,每天都帮我们给重伤员喂饭。” 主治医生说,肖家喜的坚韧,让医院里的所有人都深受感动。 1979 年 9 月,肖家喜被授予 “钢铁战士” 荣誉称号,记一等功。副总理王震亲自为他颁奖时说:“你用九天八夜的爬行,诠释了什么是中国军人的骨气,你的事迹,比任何战功都更动人。” 1995 年,肖家喜升任某边防旅副旅长,2003 年转业后,被分配到四川开县民政局,负责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依然保持着战场上的 “较真” 劲。 “有一次,一位抗美援朝老兵来申请待遇补助,因为年代久远,证明材料不全,按规定无法办理。” 肖家喜的同事回忆,他顶着烈日跑了三个乡镇,找到五位与老兵同期入伍的战友取证,还去县档案馆查阅了当年的征兵记录,最后为老兵争取到了应有的补助。 “他说‘这些老兵在战场上流过血,我们不能让他们在晚年受委屈’。” 有人问他,都这么大年纪了,何必这么拼?肖家喜总是笑着说:“我在越南深山里爬了九天八夜,知道活着不容易,能为战友们多做一点事,心里踏实。” 肖家喜的故事早已超越战争记忆,军人的“钢铁”从来不是肉体的坚硬,而是信念的坚定;英雄的 “传奇” 也从不是轰轰烈烈,而是平凡岁月里始终坚守的初心。 信息来源: 百度百科|肖家喜 文|黑子 编辑|南风意史

0 阅读:71
雾烬

雾烬

雾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