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九旬日本退伍老兵松本还想打中国?被问为何执着,他说了3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松本声称他们是有信仰的人;第二个原因,松本表示他们很怀念战争初期民众看向他们时自豪而骄傲的笑脸;第三个原因;松本声称如果不是彼时美国对他们投放了原子弹,中国根本打不过日本。 九十多岁的日本老兵松本说的话,激起的不仅是愤怒,更是对两种记忆的审视,他嘴里的“信仰”和“自豪”,还有那句“没原子弹中国赢不了”,代表了一种被国家精心塑造的故事。 而另一边,是无数亲历者用血泪写下的、充满残酷细节的真实证言。 松本念念不忘的荣光,其实是一座虚假的殿堂,他成长的年代,整个日本都像一个巨大的造梦工厂,教科书里满是效忠天皇、征服亚洲,把侵略美化成“解放亚洲”的伟大事业。 整个社会都被卷入了这场狂热,媒体上全是前线的“胜利”,妇女们缝制“千人针”送亲人上战场,车站里挤满了松本至今怀念的、那些“自豪骄傲的笑脸”,这种被美化过的集体记忆,让奔赴战场的士兵觉得自己是英雄。 可就在松本沉浸在旧梦里时,另一些声音,同样来自加害者群体,却撕碎了这层“荣光”的伪装。这些声音,充满了不容辩驳的血腥细节。 所谓的“信仰”,在731部队前少年兵清水英男的记忆里,是亲眼看着活生生的中国人、苏联人被当成实验材料;是把孕妇腹中的胎儿掏出来,做成福尔马林的标本。 所谓的“自豪”,在另一位老兵松本正义的忏悔中,是在山西强掳妇女建立慰安所的罪行;在东史郎的日记里,是南京城里三十万同胞倒在血泊中的场景。 讽刺的是,松本自己就参与过华北的“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这和他记忆里民众的笑脸,简直是两个世界。 最能体现这种记忆冲突的,就是那个“原子弹决定论”,这根本不是无知,而是一种精心设计的“历史失忆”,目的就是为了逃避侵略的罪责。 这种逻辑,跟日本政府战后报告里只谈失败原因、不谈罪行的做法,一模一样。 真正决定战争走向的,恰恰是松本看不起的中国战场。 从1931年到1945年,整整十四年的浴血奋战,中国拖住了日本陆军最多时超过九成的兵力,正是这场“小米加步枪”的持久抵抗,把日军拖进了补给枯竭的泥潭。 连罗斯福和斯大林都承认,中国战场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中流砥柱,一寸山河一寸血,超过三千五百万军民的伤亡,歼灭一百五十多万日军的战绩,岂是一两颗原子弹就能抹杀的? 松本的观点之所以在日本还有市场,就是因为战后的清算根本不彻底,像东史郎这样敢于说出真相的老兵,会受到右翼势力的威胁。 政府对参拜靖国神社态度暧昧,社会上甚至有人觉得承认侵略是“自虐史观”,这和德国的彻底反思比起来,简直天差地别。 直到去世,松本也没有道歉,他的记忆永远停留在了那个虚假的时代。 而清水英男,则在2024年重返哈尔滨谢罪,两种晚年,两种选择,背后是日本社会至今仍在持续的记忆斗争,只有真实战胜虚构,日本才能真正卸下历史包袱。
8月14日,日本学者木村知义说:“日本人都以为日本战败是因为美国强大的军事能力,
【1评论】【2点赞】
雷神小动
那不是更好,他死前能满足幻想,我们解放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