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刘珍年在击败张宗昌,枪杀老长官褚玉璞,割据胶东十几县后,他对部下夸耀

大气磅礴展豪情 2025-08-28 17:30:05

1929年,刘珍年在击败张宗昌,枪杀老长官褚玉璞,割据胶东十几县后,他对部下夸耀说:“我有三万人马,足可以横行天下。”[紫薇别走] 胶东半岛硝烟弥漫,当刘珍年率部击败张宗昌、处决老长官褚玉璞后,这个河北南宫出身的军官终于如愿以偿地控制了胶东十三县,面对麾下三万人马,他踌躇满志地对部下说:"有此力量,足可纵横一方。" 这位从杂货店学徒走出来的乱世枭雄,凭借着精明的政治嗅觉和果决的军事手段,在短短几年间便从一个普通营长跃升为割据一方的"胶东王"。 刘珍年的崛起始于他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军事训练,毕业后加入奉系李景林部,因其精通迫击炮战术而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立功,从普通士兵一路晋升至营长。 冯玉祥发动反奉战争时,刘珍年在战斗中负伤,康复后转投直鲁联军褚玉璞部,担任第16旅旅长。 但刘珍年性格冲动易怒,一次因处决部下犯事士兵而触怒褚玉璞,被革职并受到军棍处罚,这次挫折反而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愤而投靠张宗昌后,他在军中表现更加积极,逐步获得重用。 北伐军进攻山东时,局势急转直下,张宗昌败退山海关,各部纷纷溃散。 刘珍年敏锐地嗅到了机会,他迅速收编张宗昌的残部,并通过巧妙的政治手段逼走了上司方永昌,自立为胶东防御司令。 为了获得合法地位,刘珍年主动向蒋介石表示归顺,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暂编第一军军长。 但他在私下里仍以"第十七军"自居,显露出强烈的割据野心,蒋介石虽心知肚明,但当时正值北伐关键时期,需要稳定后方,只能暂时容忍。 占据胶东后,刘珍年迅速展开了一系列巩固统治的措施,他首先整顿军队,将胶东各县的杂牌武装统一收编,并建立修械所自制武器弹药。 刘珍年完全无视山东省政府的权威,胶东13县的县长全部由他委派,形成了事实上的独立王国。 刘珍年最致命的失误在于他的政治投机,中原大战爆发时,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三方激战,各派都试图拉拢这支盘踞胶东的武装力量。 刘珍年采取了两面三刀的策略,既接受蒋介石的第十七军军长任命,又暗中接受阎锡山的第二十一路总指挥头衔。 当时正在济南苦战的韩复榘多次请求刘珍年出兵支援,但刘珍年以各种理由推诿,坐视韩部孤军奋战。 这种骑墙策略虽然暂时保存了实力,却同时得罪了蒋介石和韩复榘,为日后的覆灭埋下了祸根。 中原大战结束后,韩复榘出任山东省主席,开始着手统一全省,他要求刘珍年交还胶东的行政权、税收权,并将部分防区移交省军,均遭到刘珍年断然拒绝,双方矛盾日益激化,终于在1932年爆发了"韩刘之战"。 韩复榘以"协助剿匪"为名,率军进攻胶东,刘珍年依托有利地形和坚固工事顽强抵抗,战况一度胶着。但由于蒋介石出面调停,加之全国舆论普遍反对内战,刘珍年最终被迫接受调离山东的条件。 刘珍年部被缩编为陆军第21师,调往浙江驻防,脱离了胶东根据地的刘珍年,如同失去水源的鱼儿,迅速走向衰落。 蒋介石有意分化其部队,先是将第三旅调归中央直辖,随后又以各种借口削弱其实力。 已经失去大部分兵权的刘珍年在温州被浙江省主席鲁涤平扣押,罪名是"纵兵扰民",经过近两年的羁押和审判,蒋介石最终以"违抗军令"为由下令将其枪决于南昌。 刘珍年的一生,既是个人奋斗的传奇,也是时代变迁的缩影,他凭借个人能力和时代机遇,从社会底层一路奋斗到割据一方的地步,但最终却因政治短视和过度膨胀的野心而走向覆灭。 首先是政治站队的摇摆不定,既想保持独立又要寻求庇护,结果两头不靠岸,其次是地域局限性明显,胶东虽然富庶,但终究只是一隅之地,难以抗衡全国性的政治力量,最后是统治手段过于粗暴,苛捐杂税激化了社会矛盾,失去了民心基础。 网友热评: “刘珍年刑场上那句‘山东子弟兵永不低头’真给我看燃了!军阀混战时代还能这么刚,比那些跪地求饶的强多了!” “穿补丁军装、不纳妾不敛财的军阀?这哥们在民国简直是清流啊!可惜生错了时代。” “笑死!三万精兵就敢放话横行天下?结果被老蒋当猴耍!典型拎不清自己几斤几两。” “收70万赎金还撕票褚玉璞?这操作太下头了!活该最后连顿烤鸭断头饭都混不上” “中原大战当骑墙派坑惨韩复榘,转头还骂蒋光头?妥妥职场作死教科书啊!” 如果你是1930年的刘珍年,手握三万精兵踞守胶东,会抱紧蒋介石大腿?联手韩复榘平分山东?还是硬刚到底自立为王?评论区等你! 信源:烟台市芝罘区人民政府

0 阅读:46

猜你喜欢

大气磅礴展豪情

大气磅礴展豪情

大气磅礴展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