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尽量少打12345?这5个现实原因你得知道 5、受理范围有限,别瞎打 好多人

小光讲英语 2025-08-28 20:40:34

为啥尽量少打12345?这5个现实原因你得知道 5、受理范围有限,别瞎打 好多人觉得12345啥事儿都能管,其实根本不是这回事儿。像遇到火灾、抢劫这种紧急情况,得赶紧打110、119、120;要是有法律纠纷,正走诉讼、仲裁途径呢,12345可管不了。还有一些邻里之间的小矛盾、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售后问题等等,都得先自己协商或者找消协。 4、没有执行权,只是“传声筒” 很多人以为12345无所不能,实际上它就是个“信息中转站”,没有实际执行权。它接到电话后,只能记录下来,然后转给相关部门。能不能解决、啥时候解决,统统做不了主。 3、资源有限,别浪费 数据显示,全国大约30%的工单是重复或无理诉求。一些人每天反复投诉同一问题,有人因为点小事儿就频繁来电,还有人借12345发泄情绪,动不动就要求“找领导”“处分某人”。这些行为严重浪费了行政资源,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可能就得不到及时响应了。 2、处理周期长,别心急 很多人以为打了12345,问题立马就能解决,殊不知,它的处理周期很长。普通问题两到七天,复杂问题有时候需要一个月甚至更久。 1、过度投诉伤基层,影响服务质量 大量不合理的投诉,最后都得由街道、社区的基层工作人员处理。有些地方,一个社区干部每月要处理几十甚至上百个12345工单。滥用12345,导致许多基层人员疲于应付,精力分散,最终会影响为民服务质量,形成恶性循环。 那什么时候能打12345呢?只有这三种情况:一是这件事在政府职责范围内,而且直接向有关部门反映后迟迟不给结果;二是遇到非常紧急的公共问题,比如自来水、大面积停水;三是发现明显违反政策规定的现象,比如乱收费、乱设卡等。 打之前大家先想想,这个问题是不是政府职责范围内的,自己有没有尝试其他解决途径。遇到问题先找直接责任单位,不行再找行业主管部门,最后才考虑12345。

0 阅读:62
小光讲英语

小光讲英语

欢迎关注!